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贪官博物馆”究竟该不…
悔不该做周立波的大哥
编导不该犯“迷糊” 朱…
该不该在圆明园办庙会?…
江南贡院石碑该不该挪?…
该不该设国学学科? 纪宝…
台湾人看《潜伏》,不该…
最新热门    
 
不该被书香遗忘的角落:进城务工人员读书现状调查

时间:2010-4-25 11:21:06  来源:人民日报
是很多企业并不重视他们的文化需求。

  “国家应该引导和要求企业满足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周述恒有个愿望,“叫农民工自己去买书看,真的买不起。去图书馆呢,路远不方便,手续也麻烦。”他建议,企业多建一些图书馆、阅览室,凭“厂牌”就可以借阅。“让员工多读书,对企业益处不少。”

  “我写书是为了描述农民工的真实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周述恒说:“我们不缺读书的心,就缺条件与引导。我们期待着。”

  讲述者:于辉,湖南籍农民工,现在北京参加地铁施工

  记录者:赵媛媛

  45岁的于辉,去年11月随施工单位中铁三局来到北京,参加地铁六号线第一标段十里堡站的地下挖掘工作。最常看的,就是有关机械工程类的书籍。

  “现在修建地铁隧道全是机械化。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得多看一些专业书籍。但是,买一本这样的书至少要花50元。”21日早上9点,连续工作12个小时的于辉,还没来得及打扫身上的尘土。“工作很累,中午休息吃饭都是在施工现场。每天很难抽出时间来读书。”于辉说,不少施工图纸上有英文,大家还得学英语,因为“工作需要”。

  施工现场对面是两排三层高的简易房,里面居住着100多名农民工。院子里有一个简易的篮球架和一个上网室,这是他们仅有的文体设施。于辉的宿舍里,除了几本《地铁工程设计与施工新技术实用全书》之类的专业书之外,一摞报纸、几本《读者》,就是全部“书籍”。

  “买书对我们来说太奢侈了,一本书的价格相当于我们几天的伙食费。”一本上个月的《读者》,已经被于辉和工友们翻看过很多遍。

  “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个月只休息一天。闲的时候只能和工友们下下象棋,有时候也看看小说。但是,一本小说最便宜的也要二三十块钱。有时候想看书了,就买几本盗版书。”上个月,他和工友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进去后有种囊中羞涩的感觉,只好坐在角落里看了一下午,周围人看我的眼神都很异样。”

  “听说过一些工地开设了农民工图书馆,他们真幸运。”提及农民工图书馆,于辉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羡慕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