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平遥实施古城旅游文化国…
昆明办古滇非物质文化遗…
蔡武:中国文化产业缺乏…
蔡武:加快文化产业立法…
蔡武:中国文化产业已进…
御街搭动漫 杭州欲建国…
海南历史第一文化名人白…
文化产业亟待解决三问题…
蔡武:中国文化产业有喜…
闽永春17幅纸织画参展两…
最新热门    
 
文化部长蔡武:文化产业迈进快速发展新时期

时间:2010-4-29 11:07:49  来源:人民日报

  文化部长蔡武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时说

  文化产业迈进快速发展新时期

  28日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文化部部长蔡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

  蔡武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新局面。

  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

  蔡武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思路。

  文化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基层为重点,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方针,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体现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发展则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消费需求。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文化产业缺乏骨干企业,有盲目发展苗头

  蔡武坦承,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具体表现在:

  ——文化产业总量还不够大、水平还不够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相比之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短缺”突出,“有效供给”相对不足,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由于起步较晚和文化领域条块分割、市场壁垒等原因,我国的文化企业“软小散滥”问题比较突出,规模普遍偏小,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均衡,大规模、高水平、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少,缺少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和骨干企业以及知名文化品牌。

  ——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投入、人才保障不完善。

  文化立法比较薄弱,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产业政策还需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体制性、政策性障碍,产业规划不明晰,行业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对网络文化等新兴业态的管理仍然依赖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虽然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经费基数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对文化投入总量仍显不足,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薄弱。

  ——文化贸易逆差仍然较大,文化产业“走出去”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

  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传播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以演艺产品为例,我国引进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约为10∶1,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

  ——盲目发展的苗头一定程度存在,规划、引导和调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热情高涨,竞相上马大型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遍布各地,各种资本也纷纷涌入文化产业。盲目发展、资源浪费、同质化竞争的问题已经出现,需要引起重视。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府投入与金融支持

  蔡武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将文化产业发展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坚持社会效益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