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解放海南:渡海作战部队…
琼崖发行解放公债筹军款…
1960年代北京的地下文艺…
最新热门    
 
琼崖纵队电台台长:解放前1个月通宵守电台旁

时间:2010-5-2 10:52:55  来源:南国都市报

  打电话联系黄运明老人,他的家人说,老人上班去了。记者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91岁的老人还去上班?找到老人的工作单位———海南省老人体育协会,眼前的黄运明老人谈吐儒雅,行动自如。除双休日外,他每天上午都会到单位上班。老人乐呵呵地说,2008年,他还担任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海口站火炬手呢。

  黄运明1919年生于海南琼山,1939年8月参加革命,在琼崖纵队电台任摇机员和译电员。1950年,被任命为电台台长。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连线渡海大军和琼崖纵队,协助渡海大军顺利登陆。1955年转业到地方,先后担任琼山县委副书记、中共海南区党委农村部副部长等职务,1985年退休,退休后曾任海南省委老干部协会副主席,现任海南省老人体育协会主席。

  第一套电台从香港运抵琼崖

  黄老说,当时参加革命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解救中国人民。作为一名琼崖战士,他有过很多次死里逃生的经历。最令他难忘的是,1943年大年初三,上级派遣他去琼山办事。不料村子遭到日本鬼子的扫荡,黄运明躲了起来,一个日本兵搜到了他。“当时他要是开枪我就完了。”老人说,“只见他用刺刀向我刺过来,我一低头,他的刺刀撞上了我身边的石头,我打个转身,开枪把他逼跑了。”

  1939年,经周恩来同志多方联络,第一套无线电台机器从香港运抵琼崖。同年8月,琼崖电台在琼山县树德乡城坦村正式成立。黄运明被调到琼崖电台,担任摇机员和译电员,开始了10余年的电台生涯。

  琼崖电台组建起来后,很快和中央延安电台取得联系。促使琼崖革命在党中央的指挥下,如火如荼地展开。

  电台是流动的,它随着部队迁移,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40年,总部西迁途中遇到日军阻截,冯白驹同志利用电台和中央电台联络。第二天,马白山同志来接应,总部才突出重围,顺利到达美合村。

  抗日战争经历最艰难岁月

  1942年冬,日本对海南岛实行“三光”政策。那时,琼崖纵队利用游击战术和敌人周旋。电台跟随部队辗转移动。那段时间,堪称是最艰难的岁月。

  为了避开敌人的骚扰和袭击,战士们白天把收报机装在水缸里,或是埋在地下,到了夜晚才取出来收报。他们工作时格外小心,生怕灯光暴露目标,敌人会发现他们。当时,电台的工作人员居无定所,露营野外,收报工作只能在山坡上进行,没有桌子的情况下,就用树枝或木头搭架起来当作桌子使用。

  抄报的时候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手脑眼并用。他们稳坐不动地操作机器,因为小小的震动会使机器变声。山野中蚊子和蚂蟥很多,为了更好的收报,只能听任蚊子叮咬,山蚂蟥经常爬进裤管,将腿脚咬出血来。有时,山上会突然下雨,他们就会脱下衣服盖在机器上,为了保护机器,只能任凭风雨吹打自己。

  迎接解放通宵守在电台旁

  1950年初,解放海南岛的战役拉开序幕。琼崖纵队成立了解放海南前线指挥部,指挥部电台同时宣布成立,黄运明被任命为台长。黄老回忆说:“筹备工作结束后,冯白驹司令找我谈话,他说,‘我们决定派你带一部电台到前线指挥部,直接和40军118师联络,迎接渡海大军登陆,前线指挥负责人是陈青山,你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冯司令拍着我的肩膀,严肃地说,这次任务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它关系到解放的大事。”

  “3月20日,我们得到40军来电,他们决定从雷州半岛灯楼角启程,预定次日早晨在临高角登陆。我们通宵守在电台旁,随叫随应,保证接应部队按计划成功登陆。40军6个团在临高角高山岭一带登陆后,拉开了全面解放海南的序幕。”黄老说,在解放海南之前,他和另一位战士几乎每时每刻守在电台前,全力以赴奋战了一个多月。

  见证海口解放光辉时刻

  黄老讲述海口解放当天的情景说,1950年4月23日一大清早,国民党机群从三亚起飞,袭击正在向海口挺进的解放军部队,并疯狂轰炸海口和秀英港。渡海部队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兵分两路,冒着敌机轰炸、扫射的生命危险,勇往直前,直指海口。当天上午8时许,解放军主力到达秀英码头,迅速消灭了码头的残兵,然后进入得胜沙路,另一路取道大英山、海口机场,进入新华路,占领了南大门街和中山路,同时,另一支队伍攻占府城。国民党就仓皇逃跑,解放军以不可阻挡之势攻克国民党在海南的最高行政机关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当年的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现已成为海口新华南路5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