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李东东:从新闻出版大国…
广东东莞4个剧目角逐“…
毛泽东:与妻儿相聚是奢…
李象群塑毛泽东:透出慈…
李东东:呼吁实施少数民…
魏积安扮毛泽东:不会蹚…
广东东莞推动文化创意产…
岭南写真:广东东江客家…
王炳东:我是这样翻译丁…
刘延东:经营性文化单位…
最新热门    
 
李东东:今后报刊退出机制将是常态化的

时间:2010-5-10 12:20:51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报刊退出机制是行业希望所在

  报刊退出机制在辽宁、河北试点后,全国如何跟进?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报刊退出机制同步在全国施行,今后报刊退出机制将是常态化的。(5月8日《新闻联播》)

  此前,辽宁、河北两省进行了报刊退出机制试点,凡经评估判断为不符合要求的报刊,坚决实行退出。辽宁省停办12家报刊,河北省也有3种报刊退出市场。此举让人看到了一种希望。

  长期以来,报刊只进不出,只生不死,结果带来三大弊端。一些出版单位缺少生存的压力,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规模小、效益不好,无力维持正常出版局面,该死却死不了,既浪费国家出版资源,也使那些基础较好、填补空白的新报刊得不到应有的支持,此其一;在只生不死的环境下,一些报刊为维持生存,不惜剑走偏锋,弄虚作假、炒作花边,迎合低级趣味,造成社会精神污染,此其二;报纸期刊重复建设,导致无序竞争,一些报刊盲目复制别人,以致失去个性特点,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这反过来又抑制了市场发展,此其三。

  正是这些弊端,导致我国新闻报刊业整体水平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千人日报拥有率低;报刊“小、散、滥”的格局难有改变,面对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冲击,应对无良策。在笔者所在的城市,有的报纸在报摊上一天卖不出几份,却依然在那儿硬撑着。

  尽管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多次整治,见效于一时,却不能根本改变。根本问题就在于缺少一种退出机制。无疑,在全国施行报刊退出机制,进而实现退出机制常态化,是社会的期待,更是行业的希望所在。

  调整报刊结构,需要控制报刊发展总量,建立起常态化的退出机制。从国家层面建立具有刚性的报刊退出机制,既有助于盘活总量,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报刊业发展的结构失衡、效益不高、闲置浪费等问题,同时也利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让市场选择报刊,让资源向优势者集中,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从而激发优质报刊做大做强。

  面对新的退出机制,众多报刊应有向死求生的勇气,与其不死不活,不如努力寻求新的出路。

  作者:李北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