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三国名将曹休墓出土 专…
七问曹休墓:与曹操墓有…
加科学家破解DNA中“剪…
NASA公布“更真实”太阳…
科学家破解西伯利亚古人…
DNA检测揭示“西域”美…
DNA鉴定真伪曹操墓 报名…
PNAS:关闭p21基因可使…
NASA空间计划遭受抨击
PNAS:大脑结构异常会使…
最新热门    
 
《DNA:生命的秘密》:听沃森讲述DNA前世今生

时间:2010-5-23 12:45:38  来源:科学时报

  《DNA:生命的秘密》:听沃森讲述DNA的前世今生

  4月,被誉为人类“DNA之父”的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刚刚在中国度过了他82岁的生日。而一本由他所著的、为DNA双螺旋结构发现50周年的献礼之作《DNA:生命的秘密》也在近期与中国读者见面。

  1953年4月25日,这个本是平常不过的日子,因为《自然》杂志上一篇篇幅只有一页的短文而变得意义非凡。詹姆斯·沃森与克里克在这篇短文中宣布他们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这一发现不但让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的荣耀,更揭开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革命的序幕:在DNA分子美丽的螺旋曲线中,找到了开启科学新纪元的钥匙。

  如果说《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是沃森在获得诺贝尔奖后不久,用亲历者的角度来记叙发现DNA结构的故事;而《基因、女郎、伽莫夫》是沃森以自己的情感历程为主线,告诉读者科学家亦有与凡人一样的喜怒哀乐的生活;那么,这部《DNA:生命的秘密》则是以无比宏观的视野,引领读者踏上这半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基因革命”之旅,让我们看到这一世界上最伟大的构想,它的失败与成功以及所面临的巨大的社会挑战。

  个性率真的“DNA之父”

  要讲述DNA的故事,可能地球上没有人比沃森更权威。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主任弗朗西斯·科林斯说:“沃森在两项划时代的大事件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以及为人类基因组定序。”

  当2000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同时宣布,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第一份草图已经完成时,普通观众可能不会想到,这一历史时刻有着怎样重大的含义——它意味着掌握我们之所以为人的秘密,更不会想到在这巨大成就之后运筹帷幄的真正英雄——詹姆斯·沃森。

  1962年,沃森与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同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一直在基因研究的第一线。1986到1993年他担任纽约冷泉港实验室主任;1989年被任命为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人类基因组国家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及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还曾荣获总统自由奖章和国家科学奖。

  而沃森与中国科学界的缘分则是由来已久。上世纪50年代,沃森在剑桥就认识了中国生物化学家、胰岛素合成的领军人物王应睐。80年代后,他多次邀请中国学者到冷泉港学习、接受培训或参加会议。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起到了重要推动和导向作用的冷泉港国际会议及培训班将合作对象投向亚洲,而正是沃森亲自从众多亚太国家中将亚洲合作伙伴确定为中国。4月6日,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圣地”的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在亚洲的合作项目——冷泉港亚洲会议项目在苏州开幕,这也标志着美国冷泉港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合作正式启动。

  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国际部(亚洲)主任、冷泉港亚洲首席执行官季茂业的眼里,沃森并非是在大众心目中定格的那种严肃的科学家形象。“在我了解,一个科学大家其实跟普通人一样,也都是多姿多彩的,一般来说,他们有非常强的个性。而沃森就是一个宗师级的科学家。他的个性非常率真,在思考科学问题时,他往往会去掉很多复杂而无关的问题,直接抓住问题的本真。而在与人的交往中,他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率真、随性。”

  用科普跨越公众

  与科学家的鸿沟

  进化生物学家、长江学者、西藏大学特聘教授钟扬曾经说过:“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的事业,科学家的特质便是从中提取欢乐。”用这句话来形容沃森,似乎是再贴切不过了。沃森不仅是在科学研究中提取欢乐,他更乐意将这种欢乐写成科普作品与大家分享。

  在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中,写科普著作的已是不多,而沃森不仅写,还一写便是洋洋几部。不仅写得多,还写得如此引人入胜。《DNA:生命的秘密》一书的责编推荐语是这么写的:“调查显示,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普遍存在拍案大笑、唏嘘不已、眉头紧锁、对天发呆并最终会心一笑等表现。如果您也出现上述情况,纯属正常。”如果只看这句话,你会觉得自己拿起的是一部科普著作吗?

  “沃森很重视、也很乐意去做科普,他深刻地认识到科普的重要性。”季茂业说,“早在沃森做研究生的时候,他就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当时他跟导师卢里亚从印第安娜到冷泉港开会,与会者可能就几十个人,但现在看来都是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