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摄影“犀利哥”成大师:…
“包拯”“利玛窦”粉墨…
中国电视剧论坛“跑题”…
“犀利哥”也需要有尊严…
三地抢西门庆,“文化伟…
“林哥哥”闹市游走 行…
“三言”“二拍”中商人…
网民创建“哥迷”词条 …
网友抢收“贴吧豆” 争…
网络红人“犀利哥”事件…
最新热门    
 
“哥”“姐”是文化?凤姐主动炒作著姐阴阳颠倒

时间:2010-5-28 11:52:53  来源:钱江晚报
此同时,同根生的“花儿朵朵”更是抛出了“王子”、“悦哥”这样的“纯爷们”。

  一时间,“中性”蔚然成风,“伪娘”和“X哥”神话降临,观众从最开始的排斥,到逐渐接受,再到后来的疯狂追捧。“中性当道”已演变成一种潮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人曾评论说:“你舍得死,我就舍得埋。”如果“伪娘”和“春哥”们是舍得死的一群,那么网民就是舍得埋的一群,只不过,这个“埋”其实是“捧”,成全了他们想要成名的愿望,也成全了网民扭曲的心理。

  “哥”“姐”是一种文化吗?

  有人说,“哥”“姐”现象已成了一种文化,只不过,这种被网络炒作出来的“文化”总是发出怪异的信号。

  一是低俗。“著姐”曾经在博客中说,他的行为不会影响小朋友。也许他模仿女性真的是像他说的那样,是“天性”使然。

  但当“伪娘”和“春哥”们被网络热炒、被人们热捧时,这个社会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很少能够免受打扰,事实上在很多校园里,“哥”“姐”已成为学生们挂在嘴边的词儿,甚至已成为一种时尚。

  二是急躁。“哥”“姐”现象中,有不少是为了出名博出位。 “凤姐”和“芙蓉姐姐”就是典型,偏偏她们还真出名了。在这个以成名、财富为成功标准的社会,“凤姐”们起到的“标杆”作用会影响到多少人呢?而将弱者拿来娱乐,又会让人们得到什么呢?

  也许,这称不上是一种文化,充其量只是一种现象,按照网络焦点转瞬即逝的无数先例,“哥”、“姐”的潮流也许很快就会过去。但无论它是什么,无论它存在多久,网络现象都是一种现实文化心理的折射。只是不知道,“哥”、“姐”之后,又会是什么。

  新闻链接

  “哥”、“姐”不完全盘点

  低碳哥:2010年5月,国内某知名论坛出现了一位用行动宣讲环保概念的男子,称“低碳是美德,低碳是时尚,低碳就是哥”,因为极致低碳的生活,该男子被网民称为“低碳哥”。

  胜利哥:又称“青泥姐”,男,大连人,因为常在大连胜利广场、青泥洼桥步行街身穿女性化装扮出没,引起关注而得名。“胜利哥”身穿白色衬衣、淡粉色短裙、粉色丝袜,脚穿白色高跟鞋,被称为“混搭潮人”。

  三轮哥:源自2010年5月9日凌晨北京的一场交通事故。一辆三轮车从两辆车中间恰巧穿过,幸运躲过两次致命撞击,被网友追捧,被评价为:“三轮哥,骑得是那般淡定。高端的操作,风骚的走位,闪电的反应,纯意识流,车祸发生瞬间,一个手刹加后轮平滑,犹如过江之鲫般从容潇洒地拒绝了死神的邀请。”

  烟卷哥:最近出现在北京地铁中,穿着红衣,有时像猴子一样抓着扶手荡来荡去,有时又旁若无人地抽烟,还对着女乘客高唱“谢谢你给我的爱”。网上流行的这段视频还配了一首歌:我要出名,我不怕出丑;我要炒作,也不怕挨揍……

  本报记者 张伟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