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家称,微博小说不仅语言简洁、干净,含蓄、有力,更在情感上“净化”着网络写作
这是一篇仅百余字的小说,它轻轻漂浮到众人的视线下——
“一个初冬的深夜,空旷的垃圾场。明天是丢弃大型梦想的日子。每个人都会到这里来,丢弃自己伤痕累累的梦想。今夜,一个男子来到这里,与他成为棒球选手的梦想诀别。过了不一会儿,一个老人出现了:‘这个看上去还能使。’老人一边将那个梦想装入大口袋,一边朝着驯鹿的耳边喃喃道:‘你们说,把这个梦想放在哪个孩子的枕边呢?’”
它在日本Discover首届Twitter超微小说大赏上得了奖。
几天前,书评家黄集伟在报上读到这寥寥百余字,感觉“一击即中,百味杂陈”。他把感想发在了自己的博客上。几乎与此同时,从各个途径看到了这篇微博小说的不少网友,也在各自的微博、博客、论坛和SNS(社交网站)上转发、推荐,“初冬深夜的故事”迅速扩散。
有心人发现,微博小说在传播过程中,原作者姓甚名谁、是哪儿的人,既没人提及,也无人关心,好像被无形的手“淘洗”而弃。对此,黄集伟并不见怪,他对记者说:“微博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篇百字小说的创作者,但每个创作者都会淹没在人群之中。”
《中华文学选刊》主编、评论人王干则肯定地下了结论:“微博小说不会出名写手。”
非微型小说,亦非“段子”
微博小说随微博而生,在不超过140字的篇幅内起承转合,经常是“一句话”的文学。
“以小搏大。”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用这四个字概括微博文学,他风趣地说,微博像女孩子的裙子,“越短越吸引人”。
王干说,微博小说跟微型小说、小小说“在形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局出人预料,适合当代人的快餐式阅读”,但又有“巨大的区别”,这就是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
“以往我们读到的任何一篇小说都是‘旧作’,而在微博平台上,用户看到的也许是10秒钟前刚刚在一部手机上按键按出来的。这样的‘即时性’让它紧扣当下,因而能抓住网友。”王干说。
从内容看,现今的微博小说尚未“进化”得纯粹:难分纪实、虚构,也分不清“段子”、“时事”还是“小说”。王干称为“混搭”,“分不清,也不必分清”。
但黄集伟认为,虽然有的微博小说用了“段子”的表达方式,但归根究底,“段子有预设的指向性,含着价值取向;而小说纯粹是一种叙事的艺术,同时有复杂的包容性,待读者用想象和经验去填补它的留白。”
简洁而丰富,重拾汉语之美
从去年底至今,国内已陆续举办过几次微博小说比赛。担任过评委的王干,对当前国内微博小说的水平还不太满意,“创造性不够,故事雷同,题材相似(多为恋爱情节),少有上乘之作。”
“好的文字,会让读者在读到的时候产生一种化学反应。”黄集伟举了一例,刚看来的——“车堵在三环上已经8年了。开凌志的娶了开宝马的姑娘。一天,妻子从宝马里爬过来问,孩子上学怎么办?丈夫说,别担心,30辆车之前就是一辆重点学校的校车。”
“它一开始应该是个段子,可我觉得这不到100个字的叙事已经达到小说的艺术水准。”黄集伟颇为陶醉。当然,他引述时也不知道原创者是谁。
“名作家可以写微博小说,但微博小说作者不可能写出名。微博上的文学创作只是主流文学的延伸和补充。”王干说。然而,这种“延伸和补充”让评论家们眼前一亮,欣喜于汉语文字之美的回归。“140个字,也就是两条短信的篇幅,在限制中创作,逼迫写手锤炼语言,去掉那些常常被滥用的形容词、副词,多用动词,文字因此简洁、干净、有力。”王干感叹,以前是千言万语的“灌水”,现在是惜字如金的“蒸馏”。
微博小说的兴起,让王干“依稀”看到了排律、古风、文言等差不多已消失于当代的语言风景。他设问道:“以汉语简短而丰富、含蓄而情长的特点,拿来写微博小说不是天然的语言优势吗?”
他甚至感觉到,微博小说不仅在语言上,更在情感上“净化”着网络写作。那些诗意的、忧伤甚至有些凄美的小故事,其委婉抒情的特质,夹杂在滔滔网络洪流之中,犹如一枚枚青叶漂浮回转,牵动着人们的凝望。
“小美好。”黄集伟用这个流行词爱怜地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