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北京晚报:争明代酒窖所…
扬子晚报:校庆不花国家…
北京晚报:图书限折令不…
新民晚报:面对曹操墓能…
钱江晚报:“中美国”是…
文化·燕赵文化·向海文…
最新热门    
 
燕赵晚报:弃拍王家岭救援电影是尊重民意吗?

时间:2010-6-6 12:01:20  来源:燕赵晚报

  山西王家岭矿难后,山西电影制片厂曾表示要将此次矿难救援拍成电影。6月3日,山西电影制片厂负责人表示,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后,决定放弃这个选题。(6月4日《山西晚报》)

  “充分尊重民意,决定放弃这个选题。”言外之意似乎是,民意的反对声导致这部矿难电影流产。这个逻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公众何曾反对过拍这部电影?确实,公众担心这部重点描写救援奇迹,并作为“国庆”献礼的矿难题材的电影,会拍得过于歌功颂德,从而削弱了其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人们讨论的只是该“怎么拍”的问题,对这部电影“该不该拍”并没有争议。

  事实上,如果真的尊重民意,那么制片方应该很清楚地知道,拍摄这样一部矿难电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矿难频仍的现实下,我们对矿难的认识、体验和剖析已经不少,但我们仍然缺少一部艺术作品,从艺术的角度去解读人性,反思矿难。正如小说《屠场》之于美国食品安全的深远意义一样,一部成功表现矿难的艺术作品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但很可惜,山西电影制片厂最终放弃了这个选题。无论从制片方给出的理由看,还是从事先所做的大量准备工作和投入来看,我们都能隐约感觉到,这部矿难的“突然死亡”,或多或少都有外力因素的介入。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尊重民意只是一个幌子,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可能就是一部主题先行式的电影,人们所担心的“歌功颂德”的主题具有某种不可更改性,在强烈的民意压力下,有关方面既不能直接对抗也不愿妥协,所以只能选择放弃。这不是对民意的尊重,而是对民意的一种报复性举措。

  电影可以不拍,但对矿难频发根源的追问和反思却不能停止。《八天八夜》的戏剧性“夭折”,其实本身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它的主题就是四个字:拒绝反思。

  吴龙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