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新闻出版总署:养生类图…
科学家用绘本推科普 科…
出版总署:本年度1803万…
王惕斋后人告出版社 称…
人大出版社社长:《务实…
北京大学教授梁英明新著…
重庆将出版100部书讲述…
韩寒昨澄清传言:难道我…
中国童书出版:从童心说…
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最…
最新热门    
 
出版总署规范养生书 专家将协助制定准入门槛

时间:2010-6-8 12:41:12  来源:北京日报

  - 评选推荐- 资质管理- 定期检测- 加强审读

  新闻出版总署“四记重拳”规范养生书

  记者昨天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新闻出版总署将采取四项措施,规范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通过评选推荐、资质管理、定期检测、加强审读等办法规范养生书市场,一旦发现“伪养生书”,将采取曝光、停售、召回等措施。

  新闻出版总署将加强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规划和指导。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将组织开展优秀健康科普类图书的评选推荐活动,在国家重点出版规划中,也要选择一些适合普通读者阅读的优秀健康科普读物。通过出版社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的方式,向社会推荐一批真正的优秀健康科普图书,用优秀的图书占领图书市场,满足读者需求。

  同时,新闻出版总署将同医药卫生部门合作,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资质提出管理办法,要求出版社必须有相应的编辑资质及严格的审读程序和制度,书稿经有关专家审读合格后才能出版。

  总署还将通过新近设立的出版物质量检测中心定期对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内容和编校质量进行检测,对不合格的图书将按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由出版社采取召回、停售等措施,此项定期检测活动将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物质量检测中心主任齐相潼说,近期将组织一些专家对养生保健类图书进行评估,再将评估结论反馈给主管部门。

  总署还会与医药卫生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学术质量和审读标准,加大审读力度,组织专家集中审读在售的养生保健类图书,根据不同的审读结果采取处理措施,对违反科学常识和危害百姓健康的此类图书,将通过媒体公开曝光,要求相关出版单位切实承担责任,及时消除不良影响。

  就在新闻出版总署向社会公布四项措施的同时,记者通过对北京养生图书市场的采访发现,养生书近期在各大书店销售呈轻微下滑之势。来自北京图书大厦的数据表明,与上月相比,健康养生书销量下降10%左右,但《手到病自除》《孔令谦谈吃才会健康》《小穴位 大健康》《百年程氏养生经》《健康66条》等热销书,与平日销售相差无几。中关村图书大厦的养生书比上月下降2.3%,而《花养女人幸福一生》《祝氏五脏养生经》等畅销书销售也与上月持平。 来自王府井书店的相关数字也表明,养生书销售有所减少。其中,《孔令谦谈吃才会健康》上月119本,本月99本,《小穴位 大健康》上月188本、本月121本;《百年程氏养生经》上月74本、本月58本。

  业内专家因此分析,尽管图书销售有所下滑,但从中可看出,读者对养生书需求巨大,相关主管部门规范养生书市场,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11位教授受聘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制定“养生”准入门槛迈出实质一步

  昨天,中华中医药学会向11位专家颁发首席健康科普专家证书,尤昭玲、王琦、王新陆、仝小林、张伯礼、张国玺、唐旭东、晁恩祥、高学敏、温长路、樊正伦11位专家在接过证书的同时,也坦言自己压力很大。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博士生导师高学敏说,健康科普责任重大,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百姓讲清楚中医理论,讲好养生之道,比给学生上课要难得多。

  与此同时,中华中医药学会将推出中医药界的金话筒评选、与媒体建立联动机制,并向相关主管部门建言献策,通过多方努力、多项措施,最终促成养生书、养生节目的准入门槛。

  中医专家角逐“金话筒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马健中说,目前社会呈现养生书热、养生节目热的状况,体现了大众渴望从中医智慧中学会养生知识的强烈愿望,但目前一些养生书以讹传讹,以偏概全,对民众产生了误导。推出首席健康科普专家,正是为了树权威正视听,引导老百姓掌握正确的养生保健知识,为大众提供正确的预防保健知识和健康指导。

  中华中医药学会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此次推出的11位科普专家都是各中医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有丰富的科普经验,出过科普书、上过电视,尽管这样,专家感到自己的压力很大。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王新陆说:“把大道理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讲出来,是最了不起的。中医是严谨的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