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南京佛顶骨舍利何处安放…
佛顶骨舍利为何出现在南…
佛顶骨舍利将在南京栖霞…
迎佛顶真骨被堵司机双手…
瘗藏千年佛顶骨盛世重光…
启请佛顶骨新发现多 千…
南京举行佛顶骨舍利盛世…
佛学家:佛顶真骨重光凸…
南京云锦特为“佛顶真骨…
73岁金属工艺传承人打造…
最新热门    
 
佛顶骨重光背后“再造佛都”之争:为何坚持请圣物

时间:2010-6-14 11:30:07  来源:南方日报

  佛顶骨重光背后的“再造佛都”之争

  在一片争议声中,瘗藏千年的佛顶骨舍利12日在南京盛世重光。

  作为佛教圣物,佛顶骨舍利该不该被请出金棺银椁,文物界、佛教界一直以来争议不断。有高僧称,在古人心目中,佛顶骨舍利非常神圣,因此将它妥善封藏,且以碑为证。“我们后人非要把这个打开,打开的目的是什么?打开又有什么作用?打开如果损坏,谁来负这个责任?”

  也有考古专家称:“我们现在的科技,保护一块骨头还是可以的,要是捂在里面,发热发霉,有什么好处?”

  尽管争议未有定论,但南京却对启请佛顶骨舍利持有浓郁的兴趣。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前日表示,南京将以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活动为契机,使南京成为佛教文化的传承之地,成为佛教信众的瞻礼之地。

  争议不断

  “如损坏,谁来负责?”

  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被瘗藏,到12日在栖霞寺从金棺银椁中请出,佛顶骨舍利在地宫中度过了近千年时光。也正因为如此,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愈发令人瞩目,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本地的江苏电视台和南京电视台都作了全程转播。

  两岸三地的108位高僧大德亲临栖霞寺,也让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的分量显得更加厚重。

  佛顶骨舍利是2008年的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08年4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城南金陵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工作中,从宋代长干寺地宫里挖出一个巨大的铁函。铁函中藏七宝鎏金阿育王塔,塔身铭文及出土的其他文物证实,塔内的两座金棺银椁中藏有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等稀世珍宝。

  针对有人想打开金棺银椁,证实佛顶骨舍利的真实性,南京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毗卢寺方丈传义法师旗帜鲜明地反对。他表示,古人将佛顶骨舍利视为非常神圣的东西,因此封藏得非常好,且以碑为证,而“我们后人非要把这个打开,打开的目的是什么?打开又有什么作用?打开如果损坏,谁来负这个责任?”

  南京市佛教协会另一位副会长、玄奘寺住持传真法师在也表示,地宫碑文、塔身铭文、工业内窥镜和X光探测都证实七宝鎏金阿育王塔内藏有佛顶骨舍利,宋代大德高僧更不会作假,他们在瘗藏佛教圣物时就不希望宝塔再被打开,后人应该尊重这一意愿。

  事实上,不少藏有佛舍利的文物都没有打开,如斯里兰卡的佛牙塔,杭州雷峰塔地宫的阿育王塔。而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则称,如果金棺银椁密封性能不好,水浸泡进去了,那么会导致佛顶骨舍利遇水而发霉,这样反而不利于圣物的保护。多数文物保护专家认为,宝塔在水中泡了近千年,金棺银椁不进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尽管争议不断,但南京官方仍然希望启请圣物,并围绕启请活动策划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活动。

  “佛都”背后

  下最大决心实现旅游业历史性跨越

  南京为何在争议中坚持启请圣物?据称这与南京打造“佛都”、发展旅游业的目标密切相关。

  近年来,苏州、无锡等江苏城市经济发展异军突起,省会南京的“老大哥”地位不断遭到挑战。如何将经济做强做大?南京试图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旅游业被寄予厚望。

  前日,季建业在庆典活动致辞中表示了南京打造“佛都”的决心,他表示“南京有着丰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存,以及流淌在南京文化血脉中的佛教元素,使南京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佛教之都。”

  他还宣布,南京将重建曾被称为古代建筑奇迹的金陵大报恩寺塔,以永久供奉佛顶骨舍利。

  在前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南京的考古、历史专家和政府官员也从不同角度论证南京是佛都。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叶南客称:“佛教圣物的现世,与南京佛教文化的深厚积淀有着必然的联系,进而,也佐证了南京(素称佛国)在中国佛教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蒋赞初称,佛顶骨舍利重光,让南京同时拥有佛祖与玄奘的顶骨舍利,使南京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对于南京试图以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为契机“夯实佛都的地位”,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南京大报恩寺地宫发掘专家组成员汪海波表示:“佛都这个提法不对,就连佛教圣地的称谓也是非常谨慎的,尤其是南京佛教文化的积淀并不需要佛顶骨舍利问世去奠定,这是对南京文化认识缺失的表现。”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