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朝鲜版《红楼梦》重庆将…
重庆观众争睹朝鲜《红楼…
朝鲜版《红楼梦》重庆上…
朝鲜《红楼梦》抵重庆 …
前“飞虎英雄”龙启明参…
重庆大轰炸已确认5000死…
重庆大轰炸持续6年半 中…
专家讲述“重庆大轰炸”…
重庆将出版100部书讲述…
埃及发现3000多年前第1…
最新热门    
 
重庆1938·抗战遗址建筑群开园 投入4.6亿元

时间:2010-6-16 11:28:24  来源:重庆晚报

  昨日,我市首个抗战遗址公园——李子坝公园暨重庆1938·抗战遗址建筑群正式开园迎客。今后,市民和游客又多了一个休闲、旅游、感受历史、体验文化的好去处。

  据了解,毗邻渝中区牛滴路的李子坝公园前后连接曾家岩、红岩村,是我市首个抗战遗址公园,也是国内首次以主题公园的形式展示历史文化保护成果的公园。公园全长1.8公里,面积共12万平方米,建设总投入4.6亿元。

  “之所以命名为‘重庆1938·抗战遗址建筑群’,是因为那年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渝中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名称首先表达了那个时代在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意义,而承载着这段历史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就是重庆。

  记者现场看到,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园内已绿树成阴,包括周公馆、戴笠公馆等在内的一期工程已修缮完毕,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正在修复过程中,二期工程将在年底前动工。

  随后,公园还将打造书画创作、钱币等收藏品的展览、交易场所,并辅之以高端时尚会所,提供咖啡、茗茶等时尚休闲消费,让市民在品味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时尚文化的气息。

  “渝中区投入了一笔巨资,还了一段价值连城的历史。”入园感受之后,市人大副主任王洪华感叹,这不仅对渝中文物保护意义重大,对全市、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公园特点

  集中展示抗战时期文化

  该公园内包含5组(9栋)抗战历史文物建筑,分别是高公馆(A、B、C三栋建筑单体)、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学校旧址(由银行学校1、2号楼、印钞厂含地下金库组成),集中展示了我市抗战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金融等各个方面的历史风貌,是抗战文化的新符号和新阐释。

  绿化70%是“抗战植物”

  该公园还是高品质绿地,是渝中第一块“零容积率”拆危建绿环境整治项目。绿地率约60%,植物栽种约7万㎡,栽种有大型的银杏、香樟、黄葛树等大型乔木2800株,灌木40万株。市文物局副总工程师吴涛介绍,其中,70%是抗战时期的常见植物。

  我市首个亲水滨江公园

  市规划学会环境景观规划专委会秘书长余平介绍,该公园还是我市首个亲水滨江公园,没有高堤将市民与江水隔开,而修建步道和休闲平台,让市民可近距离亲水,“亲水平台分为三级,不论水位如何涨落,都不会影响市民亲水休闲。”

  □专家声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

  这是我市文化遗址保护样板

  “抗战让重庆成为了世界名城,怎么让这些历史文化与百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一直是文物保护、历史传承的难题。”谈及我市首个抗战遗址公园,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川平表示,这是我市文化遗址保护的样板,是人文重庆的典范。

  王川平说,以前,我市也在保护文化遗址,但多为分散地,不少是从开发商的红线下“抢”回来,像这次一样的主动保护值得推广,“这种模式可以在全市范围内探索。”

  王川平建议,打造抗战遗址建筑群,除了名人的、官方的建筑,还应恢复保留部分民居,若将遗址打造成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将比普通博物馆价值更大。

  渝中区区委书记刘强:

  让李子坝成为重庆精神沙龙

  “渝中作为老重庆的底片、新重庆的客厅,拥有105处抗战遗址,是抗战文化最集中、最丰富的城区。”对于为何打造该公园、曾家岩——红岩村抗战文化遗址走廊,渝中区区委书记刘强表示,这是抗战时期的精神长城,让更多人了解它,是我们的责任。

  刘强说,公园的竣工开放将为市民提供一个集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公共空间,成为文化体验、旅游观光、文博展览的文化经济产业带。在这里,市民可以感受抗战历史、品鉴渝中文化意蕴,进而更加深刻地了解重庆、认识重庆、热爱重庆。

  目前,公园如何定位、推广及园内商业业态正在研讨过程中。“引入一般业态很好办,但要让文化与经济有机结合,既传承精神文脉,又能吸引年轻人、外地人就不容易了。”刘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