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古代男色成罪过 |
 |
时间:2009-9-8 20:40:01 来源:风水网
|
|
|
“春风得意 时代的万人迷,趋炎附势却身不由己”——李熠霖《潘安》
中国后来的美男子则没有潘安那么幸运,兰陵王就因为容貌太美怕无法震慑敌人,无奈只有带了个鬼面具上阵,而小说里的美男子不是如“西门庆”类的淫娃就是花心、最后不得善终的负面人物。而由于对女性封建道德的束缚和“二门不出”的教条,领女性失去了天性爱美和敢于表达对美执着的追求,没有了女性疯狂的捧场,男色时代自然衰落。
自从唐代之后,由于儒家思想成为社会道德体系,男色便被视之不入正统而渐渐荒芜于中国人的情趣之中。谈论男人的姿色甚至被鄙视,儒家思想历来都强调人身上的社会性,看重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讲究自我个性对社会公众意识的绝对服从,作为强势群体的男性自然也得已是否建功立业作为衡量其价值的唯一标准。
所以当武则天的“控鹤府”中的张昌之、张毅之等美男被扣上“面首”的称谓,最终的下场是满门抄斩。
从此民间流传着“长的越帅,死的越快”的顺口溜,在活命和容貌之间大多数人肯定觉得符合社会道德实际,再没人敢大喊“我是帅哥”的口号。而金庸笔下的美男子范遥为了成功卧底索性毁了“俊面玉貌”。这也折射出中国古代对于男色的冷漠和残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