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占卜 >> 六爻 >> 正文
八卦六爻预测模式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的现代取象
现代八卦取象
八卦与现代基本物理学
八卦与现代理论物理学
八卦现代应用
最新热门    
 
现代六爻深层卦理研究(1)

时间:2009-9-8 20:19:26  来源:风水网
  在现代六爻预测中,此类卦例并不鲜见,只是没人去注意罢了。不用用神――换言之,就是在成卦后不必去专门取好用神,要力求从卦气、大象或卦爻的象喻方面去感应;“知象而明成败之理”,最后才进行材料分析!这在生克断卦中,是无法办到的。古人云:“数生卦、卦生象、观象明理”。所谓不用用神,就是一看卦象,就能捕捉到欲占之事的成败信息。“大道至简”;说的就是从观象――到明理这样一个快速简单的断卦过程。是易理上从简易――不易――变易而又回到“简易”的一种思维模式、从而在头脑中迅速反映后所产生的吉凶成败结论。
  在很多情况下,首先我们根本勿需在卦中死抠生克之理、旺衰之论。先把宏观上的结论得出来后,再去进行微观的分析参考,只有这样,你的断卦思路才会显得逐渐异常活跃,迅捷非常!
  “观象”应用在卦中时,显示、勾勒出的是人、事、物的大体框架、线条、轮廓,让你掌握的是人事物的外部形状特征。而“生克”在运用于卦中时,反映的是人事物本质的、内在的、细致的内部特性。对一般预测而言,二者相辅相承,切记不可偏废!
  但在一部分卦中,我们运用时却要有所侧重。一个只知“生克”而不明“观象”或只知观象而不谙生克者,永难达到大成之境。卦是用来反映自然万象的媒介,故严格说来,在六爻卦中,有时“观其象”就显得举足轻重。
  比如精于“象”者,他在卦中首先能看到的是人事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而善“生克”者要看出的是人事物的名称、功用和性能……。
  以“象”才能推“理”,吾辈不可本末倒置,自设障碍!
  例一:朋友问近期对方能否送化肥到她处?
  条件:电话联系过,对方言货源紧缺。
    戊辰月        丁未日(寅卯空)175卦
    《遁》      《旅》
    父辰、      巳 、  龙
    财寅○应     未、、  玄
    孙子、      酉 、  虎
    兄申、      申 、  蛇
    官午、、乾(世) 午、、  勾
    父辰、、     辰、、  雀
  当时信手采用乾卦新法纳支,卦成后迅速告知结论:“今日就能交接班来。但货不多,三吨而己”!
  后果在打着麻将之际,未时得对方电话:“货已装车完毕,当日送到。数量为50公斤×60包”。
  理论思维根据:
  1、应方带财化库,表货已装车,“未时”来合午火世爻,车来合入世之仓库(午在宅爻),事态顺序下行,表事能成,货能到。
  2、合世者,未也!今日正是世应见面之日,卦身又是未日事主,主今日成事。
  3、丁未日主,未上天干“丁”天朱雀信息,未时纳干乙木青龙,说明未时会得喜信。
  4、财临应爻休囚不旺,货必少。寅木之财五行数为3,结合实际情况,3吨之数必然。
  另:动位卦语及卦名破译;
  “遁”有隐藏之象、旅有出行之意,表示“货已装车(遁)”、整装待发(旅)。马星“寅”(车)带财(化肥)化库(载货之车)在五爻道路动来合世――由此象便可直断成败结果。这就是不用用神而知成败的第一手资料!如以生克决之,财寅休囚不旺,又旬空动化入墓,岂会有货拉来?
  可见:――“观象”已“明理”,何须再“生克”!
  例二:一黑龙江易友占组多年失踪吉凶如何?
  甲申年 壬申月 庚申日(子丑空)78卦
    《剥》   (年上六神)
    财寅 、      玄
 兄申:孙子、、乾(世)  虎
    父戌、、      蛇
    财卯、、      勾
    官巳、、 应    雀
    父未、、      龙
  卦一拿来,速断:“人已过世,应因车祸遭灾……”!
  道理直观明白,用神“兄申”伏于世下旬空,人在“世间”已不能见到!卦象为坟下有老女,事态顺序线向下。在土里或可找到。卦名《剥》,互卦《坤》――老妇之阳气已“剥尽……”。
  微观分析:
  1、兄申用神在五爻道路伏于孙子白虎位,子带虎表出血――“血光之灾”。年月日三申叠加用神,太旺必折!车祸伤灾。
  2、年月日三传冲破六爻寅木,六爻为头,带玄武水――“头破血流”。卦身为父戌临蛇是车辆翻腾之兆。父为车,戌为库均有车象。“父”伴“戌”在人爻,应属载人用车而非货车(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