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美剧《白宫风云》中几个…
抱利器而无所施——试论…
关于曹植的评价问题
对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探…
吕思勉与《白话本国史》
《白门柳》:龚顾情缘与…
最新热门    
 
曹植《白马篇》对魏晋南北朝游侠及游侠诗的导向作用

时间:2009-8-8 16:55:00  来源:不详
所以他们的“游”与侠行无关,不过是杀人后被迫亡命天涯(鲍照诗:“追兵一旦至,负剑远行游”)。特别是吴均诗中主人公被赞扬不过是为君主除掉了君主所忌恨又不好公开处理的刺头,明显属于刺客一类人物,在他的身上根本看不到侠所主张的公平与正义。由于他们侠义精神极端淡薄,所以他们把功名利禄看得尤其重要。鲍照诗中主人公亡命三十年后回来见到“扶宫罗将相,夹道列王侯。日中市朝满,车马若川流。击钟陈鼎食,方驾自相求”的富贵生活没有他的份,感到无比伤感:“今我独何为,坎懔怀百忧。”吴均诗中主人公替君主刺杀仇怨后,喜滋滋地称颂君主的封赏:“报恩杀人竟,贤君赐锦衣。”[17](P.1722)对由此而获得的功名感到骄傲,而且鄙薄文士靠通经猎取功名的路子:“顾看草玄者,功名终自微。”虽然二诗的主人公在功名富贵上结局不同,但在背离侠的精神、完全臣服于皇权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刘孝威的《结客少年场行》[26](P.1869)脱离了鲍、吴模式,在精神上尽力模仿曹植《白马篇》,把诗歌的境界提高了不少。这更表明曹植《白马篇》影响的重大,它不但引导着游侠们的人生选择,同时也是提升市井之侠精神境界的一剂良药。
  其他如张华《壮士篇》[17](P.613),主人公既有报效国家的壮志(“濯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又希望由此猎取功名(“功名宜速崇”),同时还有强烈的英雄主义追求(“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同样遵循着曹植《白马篇》规划的人生之路。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自曹植《白马篇》创作后,游侠诗中游侠的出路就基本上确定了一个范式。诗中游侠境界高者因公废私,以名节自任;次者以封赏为目的,以立功为手段,并获得英雄名声;再次者则纯为功名富贵,或者以立功边塞为猎取手段,或者不拘手段,唯以能否取富贵为准则。总之是以改弦易辙、服务皇权为主导思想。因此,《白马篇》对游侠理想的规范与重塑,影响是极大的。至于这种影响对游侠本身是否也同样大,则难以直接考证。但在魏晋南北朝,大力弘扬这种游侠文化的士族掌控着绝对话语权,非常注重声名的游侠要想从他们那里获得好的名声,无疑会迎合他们提倡的游侠精神,所以这首诗对魏晋南北朝的游侠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曹植《白马篇》的这一范式确立后,游侠原来“不轨于正义”的精神渐渐消亡,诗歌中对游侠成分的描写也越来越少,立功边塞的成分越来越多,后来渐渐发展为唐代的边塞诗。
  
  三、游侠审美理想的重塑
  
  游侠的审美理想,最初是尚德恶华的。颇有侠气的学派如墨家,“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跷为服”(《庄子·天下》)[21](P.457)。西汉的侠魁如朱家,“衣不完采”,“乘不过軥车”。郭解亦大体如此。这种审美理想跟他本身不盈利的特点是一致的,也是最初大侠尚能保持较高道德情操的重要原因。但随着暴豪之徒的加入,奢丽之风亦渐渐兴起,如原涉“衣服车马才具”,“鲜衣凶服被铠扞持刀兵”(《汉书》),“轻骑妖服,追逐于道路”(《西京杂记》)。此风到汉末更盛,袁绍车徒甚众,甘宁“侍从被文绣,所如光道路,住止常以缯锦维舟,去或割弃,以示奢也”(《三国志·吴书·甘宁传》裴注引《吴书》)。
  按朝廷礼制,只有身份高贵者才有资格穿华丽的服饰。这是等级制度在服饰上的表现,这样也赋予了华丽服饰更多的身份地位内容,由此形成一种社会意识:衣甲鲜明就是地位高贵的表现。这就刺激了人们在穿戴上崇尚华丽。但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穿上华服的人并不多,所以,华丽的服饰也常常是人们炫耀自己的一种方式。这种风气同样影响到游侠,他们往往通过穿戴的鲜丽、车马的豪华来炫耀自己。
  曹植《白马篇》也表现了这种审美理想,但升华了这种理想的层次,显现出更高的道德光辉。具体来说,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洁,游侠的坐骑颜色为纯洁的白色。二是华,不是色彩上的鲜丽,而是黄金络头所表现出来的高华。三是勇健剽捷,主人公“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壮健干练。四是志气专一,“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这四个方面的结合,体现了极高的审美标准。无私无畏的游侠勇健过人,为国事保持警惕,表明了他是人中之英。而高华的装饰又显出他远远高于暴豪游侠的审美趣味,表现了贵族的尊贵。总之,这是崇高道德、杰出才能和高华审美趣味的完美结合,各方面缺一不可,体现了贵族阶层健康的审美理想。因此,此游侠的装饰并非有意炫耀,而是内外统一的。
  魏晋南北朝后来的游侠诗则多是接受了这种审美理想的某一部分,其中最多的是继承了其华丽的描写且踵事增华。如袁淑《效曹子建白马篇》“剑骑何翩翩”,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白马騿角弓”,《代结客少年场行》“骢马金络头,锦带配吴钩”,以及后来的“白马紫金鞍”、“玉鞘黄金勒”、“妍蹄饰镂鞍”、“剑琢荆山玉,弹把随珠丸”、“金羁络赭汗”、“白马金贝装”、“玉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白马黄金鞍”、“尘飞玛瑙勒,酒映砗磲杯”、“宝剑长三尺,金樽满百华”、“翩翩骏马肥”、“腰插铜匕首,障日锦屠苏。鸷羽装银镝,犀胶饰象弧”、“黄金涂鞘尾,白玉饰钩膺”、“陈王装脑勒,晋后铸金鞭”。与曹植《白马篇》相比,后来的描写多属于炫耀,他们更多地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华丽装饰,目的更多地在于获得羡慕的目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其次是勇健轻捷。如“雄戟摩白日,长剑断流星。早出飞狐塞,晚泊楼烦城”,“长驱入右地,轻举出楼兰”,“良弓控繁弱,利剑挥龙泉。披林扼雕虎,仰手接飞鸢”。
  这种审美理想在边塞诗中继承得更明显。如“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边庭多警急,羽檄未曾间。从军出陇坂,驱马度关山”。
  与《白马篇》相比,后来的描写更多敷衍成份,多属应付之作,真情实感很少。如“良弓”诗,佩戴良弓利剑搏虎射鸢的主人公,形象了无血肉。即便军事经历丰富的刘琨,其《扶风歌》中“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一手持剑一手拉弓,也有些过度夸饰,不大合实际。
  至于“洁”和“志气专一”,后世游侠诗则无闻。
  所以,在审美趣味的重塑方面,《白马篇》重视内美与外美的完美结合,既不因为重视道德就摒弃华美,也不因为喜好华美而忽视道德自律,这正合乎儒家文质彬彬的审美要求。但后来的诗人,由于审美趣味和创作技巧等原因,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华丽的外表描绘,忽略了人物内在美的表现,使诗歌骨力差了不少。
  
  四、小结
  
  从曹植《白马篇》的本意来说,他并没有规范游侠的意图,他不过是想借游侠的自新来表达自己不再为个人利益着想,已经完全放弃了个人利益的争夺,想趁自己还有力量时为国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向皇权表达忠心。当然,他是不可能再掌握兵权的,哪怕是一点点,所以,这个理想最终还是以失望告终。但意外的是,他通过对游侠形象的改造,竟解决了一个困扰了几百年的时代难题,消解了对立双方(皇权与游侠)的冲突(当然,这种策略不一定是他最先提出,但是他最先通过诗歌形式表现出来),后世统治者任用游侠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略。“少好游侠”的刘宋将领孟龙符“骁果有胆气,干力绝人”,在临朐大战中“单骑冲突,应手破散”,后“乘胜奔逐,后骑不及,贼数千骑围绕攻之”,他仍“奋槊接战,每一合辄杀数人”,最终因众寡不敌而阵亡(《宋书·孟怀玉传》)。北魏崔秉跟随彭城王征寿春,“招致壮侠,以为部卒。勰目之,谓左右曰:‘吾当寄胆气于此人。’”(《魏书·崔秉传》)显示了游侠对稳固专制统治基础的作用。
  同时,由于后世游侠接受了这一条颇为光明的道路,渐渐丧失了独立性,逐渐为功名富贵所笼络。但真正让游侠主动满怀激情报效国家立功边塞,要到再一次大一统之后的唐朝,“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22](P.258)的口号表明,侠的理想与报效国家已经融为一体。
  
  ①钱基博.中国文学史[M].沈阳:中华书局,1993。
  ②孙明君.三曹与中国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③李景华主编.三曹诗文赏析集[A].成都:巴蜀书社,1988。
  ④陈庆元.三曹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⑤崔积宝.曹植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⑥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⑦[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⑧[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
  ⑨《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注引《魏略》。
  ⑩《史记》附张守节《史记正义·谥法解》言谥“思”有四种情况,分别是“道德纯一”、“大胜兆民”、“外内思索”、“追悔前过”,显然曹植属于最后一种。见:[西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7:847。
  [11]汪涌豪、陈广宏.侠的人格与世界[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2]公孙宏上奏说:“解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于解杀之,当大逆不道。”遂族郭解翁伯。见《史记·游侠列传》。
  [13][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4]汪涌豪.中国游侠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5][北齐]魏收.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6][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7]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8][南朝宋]鲍照著、钱钟联增补集说校.鲍参军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9]林香伶.试论乐府诗中拟乐府县现象的雕塑与再造——以游侠诗《刘生》系列创作为例[J].中国古典文学研究,1999,(2)。
  [20][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M].榕园丛书本。
  [21]《诸子集成》(上)[C].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22][唐]王维著,[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