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色语、酷语和秽语:流氓…
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深…
论中国传统叙事中时间意…
近古叙事中士人与市民地…
简论“诗亡”与“《春秋…
全球化语境与历史叙事的…
《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文…
论《水浒传》“三而一成…
论“天人合一”对《三国…
先秦诸子的救灾观
最新热门    
 
先秦叙事诗基本线索及相关研究考察

时间:2009-8-8 16:55:43  来源:不详

x【内容提要】
描述甲骨卜辞、铭文隐含叙事歌形态,从《易经》爻辞保存的古歌和《诗经》《楚辞》及其逸诗提供的叙事诗中分析其基本状况及叙事形态多样化特点。基于叙事文学渊源的探讨,本文对先秦叙事诗基本情况及相关研究进行考察。

              一 

    根据人类文化学与艺术史的研究成果,人类早期维系生存的狩猎和巫术融为一体,是重大的社会活动①。保存在《吴越春秋》的《勾践阴谋外传》中的《弹歌》被认为是原始猎歌②,可以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诗歌。《弹歌》是两字歌,全是无主动宾词组,歌中“做…什么”表达的十分明确,突出了对动作性质的关注和区分,以及对目的性的强调。这种表达方式也见于《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初》中的《候人歌》。《候人歌》虽仅有两实字,但表达语义完整,反映出对动作及其性质关注和区别的思维方式。在《弹歌》里“做”和“什么”捆绑在一起,动宾词组构成最小的叙事单位,其序列构成开端一继续一实施一结果接续的表达方式,表现了关注实现方式和过程的民族叙事特点。

    《弹歌》简洁表达方式,与我国早期书面语言记录材料、记录方式及其限制有关。如甲骨卜辞:

    王占曰:有崇。八日庚戍,有各云自东,宦母。昃,亦有出虹自北,饮于河。③

    甲骨文因刻写限制(包括铭鼎铸字)要求叙事简洁,但简洁的卜辞把时间、地点、原由、引发的现象、结果陈述的十分清楚。若把上述卜辞的个别连

    词和副词去掉,顺序排列:

    八日庚戍,

    有云自东,自北出虹,

    (龙)饮于河。

    即为歌。这段卜辞含韵,“庚”“云”“东”“虹”“饮”分别为耕部、文部、东部、蒸部,为阳声合韵,谐声主要在句尾。占卜活动伴有巫术歌舞,甲骨卜辞有吸收叙事歌谣的可能,一些卜辞隐含诗歌形式,存在比《弹歌》复杂的叙事形态。甲骨卜辞多以设问方式陈述,叙事形式上属问答式。有的甲骨卜辞采用重复形式,如据李圃《甲骨文选注》三十四释文:

    戊午卜,贞:

    王其田,往来亡灾?戊辰卜,贞:

    王其田,往来亡灾?壬午卜,贞:

    王其田,往来亡灾?

    有的以不同方位组合,据上书四:

    东方曰析风曰协,南方曰因风曰凯,西方曰丰风曰夷,北方曰勹风曰冽。

    尚有众所周知的如王宇信《甲骨文精萃》释文: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相对稳定的语言组织形态,透露出当期的叙事歌存在问答式、方位式和重复组合式叙事特点。

    商周时期国家礼祭活动和宗庙祭祀告示的铭文,是继甲骨文后的文字材料。西周早期武王大丰簋铭文中已出现韵语,西周后期虢季子白盘铭文中明确使用了音韵。后者采用了重复形式:

    王曰伯父,孔显有光。王锡乘马,是用佐王。锡用弓,彤矢其央。锡用钺,用征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④

    在形态上表明同样与叙事歌存在一定联系。

    协韵是歌唱的自然现象和必然要求,歌唱为韵文的形成提供了广泛的社会来源。西周强大的礼乐文化促使书面语言吸收歌唱的形式,促进了韵文的定型⑤。事伯硕父鼎铭的“万寿无疆”、吴王光鉴铭的“惟王五月,既字白期,吉日初庚”、“用享用孝,眉寿无疆”句都不宜作散文看待,有吸收歌谣表述的可能。由前述铭文反推,殷商存在不分章的叙事诗歌,详细情况有待研究。周铭文的同期的叙事歌已见记录于《诗经》的《周颂》里。从《周颂》叙事歌如《昊天有成命》,及以《烈文》用语“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於乎!前王不忘”,与吴王光鉴铭“用享用孝,眉寿无疆。往已!叔姬虔敬,乃后孙勿忘”,及事伯硕父鼎铭“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用语的比较,表明铭文时期存在叙事诗歌现象。这类叙事诗歌内容多与历史相联系。

              二 

    占卜是先民重大的社会活动,卜辞是观察早期叙事文学重要文献。《易经》出现的时代,晚周人已经不能确言,概成书于周初,其中又有后来的补订纂入书中。书中的一些故事,最晚当在文、武之世⑥。据高亨考,《易经》的卦辞、爻辞先秦人皆称之曰“繇”,又称为“颂”,《周礼?大卜》郑注:颂为繇也。颂与歌唱相关。《易经》中保留了上古歌谣,其中的短歌是《诗经》民歌的前驱⑦。《易经》古歌,黄玉顺《易经古歌考》辑出68首,笔者采用保守方法辑出42首,有些古歌是文学史著常引用的如:

    屯,六二:吞如如,乘马班如,匪寇婚

    媾。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羊无血。

    贲,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蔻婚媾。

    离,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疲,或泣或歌。

    有的爻辞明显地与歌曲有关,如:渐,鸿渐于干;六二,鸿渐于磐;九三,鸿渐于陆:六四,鸿渐于木;九五,鸿渐于陵。渐卦里的五篇均显示来自同一类诗歌⑧。

    有的古歌类似《诗经》的篇章,如: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糜之。这与《诗经》里的《伐木》、《鹿鸣》相近。根据高亨《周易筮辞分类表》统计,《周易》卦辞爻辞450条,记事之辞98条,得以验证为前代故事的占21.6%;取象之辞191条,占42.4%;说事之辞142条,占31.5%。取象之辞与说事之辞仅两条重叠,及记事之辞与取象之辞和说事之辞有11条在统计比例上有重叠外,三项爻辞叙事因素占到95%,古歌主要集中在取象之辞。由此,《易经》中的古歌基本上属于叙事歌。

    《易经》中吸收的古歌,从叙事方式看分别有:

    1、完全采用序列方式,如前述屯,六二、归妹,上六、贲,六四、离,九四、中孚,六三。有的古歌序列性很强,如离,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2、隐含上古故事方式,如旅卦,旅即次;九三,旅焚其次;九四,旅于处;六五,射雉一矢之;上九,鸟焚其巢,都和殷王亥的故事有关。借故事来指示休咎,属于故事叙事。

    3、采用象征方式,八卦象征天、地、火、水、风、雷、山、泽⑨。

    4、取事物征象方式,如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知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5、用寓言,如履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人。井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⑩。

    6、采用直叙,如中孚六三、离九四,“直说人之行事指示休咎”,古歌多用直叙。

    7、采用比喻,如大过九二、九五用“枯杨生梯”“枯杨生华”来比喻年老得福11。上述表明凡用韵的地方,筮辞内容往往是属于叙事,是一些具体生动的形象,采用类似民歌如排比,反复等的手法。凡不用韵的地方,是关于吉凶祸福的断语,使用大致相同的术语。在用韵方面有一爻是不谐韵的,全卦却是音韵和谐的现象,表明《易经》把一首诗歌在一卦中拆开使用。换言之,一卦的各爻辞和起来是一首古歌12。爻辞借用了周初甚至更早时期叙事古歌。

    在《易经》古歌研究史上,顾颉刚提出采用古代故事说,高亨提出卦爻辞称繇之说,李镜池提出比与兴两种诗体,都认为卦、爻辞中有散体筮辞和韵文诗歌的两种文字体制13。高亨把《易经》“短歌”分为四类,提出由《易经》中的短歌到《诗经》民歌,显示出《周易》时代到《诗经》时代的诗歌演变。黄玉顺提出打破卦辞与爻辞、爻辞与爻辞之间的界线,从音韵角度区别象辞与占辞,认为象辞为殷周歌谣,《易经》六十四卦无不征引古歌,三百八十四爻辞绝大部分都有古歌14。这些都是有创建性的观点。

    《易经古歌考释》为考察《诗经》前的歌曲提供了难得的资料,如从未济卦里辑出的《狐狸之歌》。辑出类“颂”的祭礼歌曲,如《东邻》、《归妹》、《升》、《决》、《离》、《比》、《师》、《讼》,类“雅”的古歌,如《中孚》、《节》、《艮》、《鼎》、《革》、《井》、《萃》《损益》(益卦)、《解罕》、《蹇》、《明夷》、《晋》、《恒》、《颐》、《观》、《临》、《蛊》、《随》、《同人》、《履》、《即鹿》(屯卦)。

    《易经》中的古歌,有二言句式,如《坤》:“履霜,坚冰。直方,含章”,有三言句式,如《需》:“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致寇至”,有四言句式,如《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知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三、四言句式在《易经》中较多。可以说《易经》古歌涵盖了《诗经》前多种诗歌形式。

    句法上采用重复和叠音方式,如《渐》中“鸿渐于干”“鸿渐于陆”“鸿渐于木”“鸿渐于陵”“鸿渐于阿”。古歌中“谦谦,鸣谦,劳谦,谦”,“鸣豫,盱豫,由豫,冥豫”,“干父之蛊,干母之蛊,干父之蛊,裕父之盅”,“咸临,威临,甘临,至临,知临,敦临”的前或后的叠音,促使诗歌走向规整化。

    存在叠句叠字现象,如“同人于野,同人于门,同人于宗”、“笑言哑哑”、“长子帅帅”、“履道坦坦”、“束帛戋戋”、“憧憧往来”、“家人(he),妇子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