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
由《文心》、《孙子》看…
古代文学论文《文化:中…
从竹简《文子》中道与德…
《文心雕龙》诗学范式转…
浅谈《文心雕龙》中的“…
20世纪《文赋》研究述评
刘勰《文心雕龙》思想体…
《文心雕龙》的文体构成…
《文心雕龙》“杂而不越…
最新热门    
 
《文心雕龙》批评文体三品

时间:2009-8-8 16:56:00  来源:不详
在词语的运用、句式的结构上完全不同,并营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心雕龙》正是以其形美、声美、情美展示着绮丽的风貌。
  先看形美。即字词美。作为骈体文,《文心雕龙》追求辞藻华丽,其中最眩目的当属颜色。红、白、黑、黄、青、绿、蓝等色型不同或冷暖不同的颜色词构成强烈对比,形成绚丽缤纷的视觉美感,从而具有华艳浓丽的审美效果。《文心雕龙》常有意避开质朴自然的日常语言,喜欢用奇兽、灵禽、金玉、风月、香花、芳草等艳丽芬芳的名词,如《原道》篇:“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旁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化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鲜亮的颜色,新奇的名词,美丽的自然景物,由此而生的华美场景,如在目前,在读者心中产生明晰而艳丽的画面感。形美还表现在对句的整齐精工上。《丽辞》云:“造物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体植必两,辞动有配。……”对句以整齐和谐为表征,不仅要求声律、字数、结构等对偶,内容和意义旨趣也要相对。刘勰在理论上提出言对(言辞相对)、事对(典故举证)、正对(事异义同)、反对(理殊趣合)四说,充分运用到了《文心雕龙》的写作之中。以《神思》篇为例,言对如“人之禀才,迟速易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事对如:“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正对如《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反对如:“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王瑶先生曾指出:“骈文是一种表现形式美的文体,对偶所呈现的感觉是一种意志和感觉的均衡,是对称的美。”[8]整齐匀称的句式调动人们的视觉注意,也启发了人们联想的心理活动,满足人们对整齐、变化、对比、鲜明等多方面的美感要求,使语言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再看声美。即声韵美。《文心雕龙》呈现出旋律和节奏的和谐之美:“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声律》)这种和谐之美的获得,至少体现为两点:“声转”和“辞靡”。“声转”如《声律》篇认为的主要是声部、韵部的处理和平声字仄声字的配合问题。“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暌。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扬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即以声律中平仄的相间、相对、相粘等不同的声调配列方式,整齐句式中音节的反复性,形成了有秩序的韵律形式,从而达到了和谐之美。“辞靡”则是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四六的句式也是重要方面,“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章句》)。四字句虽短,因有两个音节,也不显得逼促,而六字句虽长,因往往是三个音节构成,并不显得冗缓。四字句和六字句之间平仄疾徐高下,抑扬抗坠,又形成了周期性的平衡。这种规律性和连续性,把声律的美感发挥到了最大限度,从而在节奏上使得声调调谐。[9]
  最后看情美,即情境美。《文心》的研究对象是文学理论,阐释的是文学艺术之美,和中国思维文化中经验性、感性思维发达有关,刘勰喜欢用人体比拟(形神,风骨,气韵,肌肤,主脑,眉目等),用物比喻(草木,金石,清风,明月,白日,春林,龙凤,虎豹等)来阐明道理。抽象的道理,经过象喻略加点染就形象鲜明,精义畅达了,文章也人化和生命化了。《文心雕龙》中“近取诸身,远取诸物”[3]682的比况,比喻、拟人、夸饰等手法的运用,摹写难传之情、景、理于目前,辞藻华美,情理鲜活灵动,具有深入人心的效果。还有五十首赞辞诗情画意,极富意境美,具有绮丽的情致。
  总之,就其体制而言,恢宏的篇制、完整的结构、周密的体系和严谨的逻辑,笼罩群言,吐纳万象,使《文心雕龙》展现出雄浑的风格;就其体貌而言,雅文化审美趣味的骈文和高雅规范的四言赞体相结合的书写、论文与美文结合的文论艺术、“文心”的情感意象等使《文心雕龙》生发出典雅的格调与韵味;就其语体而言,精工的对偶、华美的词藻、和谐的声律和诗画的意境,令《文心雕龙》显现出绮丽的风貌。体制之雄浑、体貌之典雅、语体之绮丽交相融合,共同铸成了《文心雕龙》多姿多彩、美仑美奂的艺术风貌。
  


  注释:
  ①凡引《文心雕龙》,都略去书名,只用篇名,引文皆出自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二十四诗品》引文皆出自司空图著、郭绍虞集解《诗品集解》,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参考文献:
  [1]文艺研究,2006(3).
  [2][清]章学诚著,叶瑛校注. 文史通义校注[M]. 中华书局,1985.
  [3]马振彪遗著,张善文整理. 周易学说·系辞上传[M]. 花城出版社,2002.
  [4]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M]. 人民出版社,1964:419.
  [5]李建中. 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M].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96.
  [6][唐]李白著,鲍方校点. 李白全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2.
  [7]王运熙,杨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8]王瑶. 中古文学史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15.
  [9]钟涛. 六朝骈文形式及其文化意蕴[M]. 东方出版社,1997:117.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