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承蒙陳劍先生惠贈大作〈郭店簡《六德》用爲「柔」之字考釋〉,[1]拜讀之後,受益良多。陳先生的看法有助於我們解決《侯馬盟書》的「 」與「 」字。
《郭店‧六德》簡31~33「仁類A而速,義類 而絕。仁B而 (?),義剛而簡。」其中A字作 ,B字作 。對照《郭店‧五行》第37~42號簡,可知字相當於「柔」字。其次,陳劍先生指出A、B兩種字形的下部「 」形作爲偏旁在西周晚期銅器銘文中已經出現。20世紀90年代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地M2012出土一件「梁姬罐」,其倒數第二字當分析爲「從米從 」,發表者隸定爲「 」,其考釋謂「 ,象以刀斷草」,都是很準確的。其三,陳劍先生認為「 」雖不見于其他古文字和後世字書,但保存在《周禮‧考工記》中的「 」字和《墨子‧雜守》中的「 」字,皆即其訛體;「 」和「 」都用爲「匘(腦)」字。古文字中「屮」、「止」兩形(還有「又」形)經常相混,將「 」跟「 」說爲一字異體字形證據充分。古文《尚書》多以「折」爲「誓」,傳抄古文中作 一類形體(《汗簡‧止部》「誓」字又《斤部》「誓」字引《尚書》,《古文四聲韵》去聲祭韵「誓」字引《古尚書》),左上「屮」形亦訛爲「止」。其左下「屮」形訛爲「山」,與《墨子‧雜守》「 」形相合(「 」形上所從之「艹」即「屮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