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
浅谈大众文化与地理景观
浅谈泰山石
浅谈网络语言对语用学原…
浅谈网络交际与跨文化意…
浅谈多维道德与东西方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
浅谈蒲松龄创作的人学路…
浅谈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谈中英谚语中的宗教色…
最新热门    
 
浅谈元代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

时间:2009-12-12 11:15:50  来源:不详
为帝师,兼领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僧俗事务。蒙古族文化中藏文化元素居多。帝师在朝中地位尊贵,《元史•释老传》形容这种尊贵说:“百年之间,朝廷所以礼敬而尊信之,无所不用其至。虽帝后妃主,皆因受戒而为之膜拜。”正因为这种尊贵的地位,使得后来在汉地的僧徒越来越腐化霸道,造成了不良影响。位于北京西城、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元朝建筑白塔寺(妙应寺)就是一座喇嘛塔,设计者是尼泊尔人阿尔尼格。元时道教也有很大发展,如果说丘处机不远万里赴西域拜见成吉思汗颇具传奇色彩,那么以内丹修炼为主的全真道进入全盛期,就是实实在在的事了。 


  宗教信仰是代表民族文化特色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它是一个民族精神世界的象征。在元代,世界各大宗教及中国本土的各教派共存共荣,自由传教,相互影响,可以说奠定了今日中国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并存的格局,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宽容大度的民族。
  文学艺术:“元西域人天资学力,不让汉人也”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汉文化博大精深。元时许多从西域来的回族和畏兀儿人经过长期学习,积淀了深厚的汉文化修养,他们中间不少人成为当时著名的诗人、画家。大学者陈垣先生在《元西域人华化考》一书中感叹:“元西域人天资学力,不让汉人也。” 
  高克恭,回族人,字彦敬,号房山,元初著名画家,代表作有《春山晴雨图》、《林峦烟雨图》。他住在燕京,做过刑部尚书。萨都剌,回族人,字天锡,号直斋,元末著名诗人。他的《上京即事五首》描写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草原风情,极具特色,其中一首写道:“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廉。” 萨都剌的祖父曾在朝中做官,留居中原。他本人汉学造诣深,考中进士,又历任淮西、河北道廉访司官员,晚年住在杭州,被人称为“南国名家”。像高、萨这样的一批人是元时西域人中的佼佼者,他们为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蒙古人中也有一些汉文化修养较深的人。这是元文宗图帖睦尔作的一首七言:“穿了漠衫便著鞭,一钩残月柳梢边。两三点露滴如雨,五六个星犹在天。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元文宗崇汉学,通诗文,在元朝皇帝中独具一格,这首诗就很有名。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形态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与传播的结果,这应当成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时须坚持的基本观点。少数民族诗人、艺术家乃至建筑师、工匠,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不仅具有文化传播学价值,同时也具有民族传播学价值。或可说,系统研究中国文化的多民族元素构成,应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民风民俗:文化是在它传播过程中形成的 
  元代时蒙古人主要居住在漠北、漠南两大聚集地区,漠南指辽阳行省南部和中书省北部,江南的蒙古人很少。西域人居住得比较广泛,除西北地区外,云南、河北、河南、山西、浙江、安徽等地,均有他们的聚居区。东北地区居住的主要是女真人、高丽人。实际上各民族杂处是元代社会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城市里面。在古代社会传播媒介不发达,文化的传播主要通过人口的流动迁徙完成的,因此各民族杂处使得不同民族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相互影响交融。元朝实行两都制,每年春秋季节宫室及政府大员、随从等要往返于大都和上都之间,据说有“数十万众”,这无疑会带来蒙汉两地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