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网络出现“自传生成器”…
郭敬明:未邀黄晓明拍自…
富士康为何九连跳? 前8…
张爱玲首部英文自传体小…
王刚自传终成吐露另类 …
名嘴王刚出自传 检讨“…
《毛泽东自传》译者继承…
日失聪陪酒女“击败”村…
《从文自传》与“边城”…
两种《秋香亭记》 不同…
最新热门    
 
韩偓自传诗浅析

时间:2010-7-10 11:12:57  来源:不详
几病癫。丹梯倚寥廓,终去问青天。”写出了诗人的无奈和激愤,使全诗平添了一丝悲凉的色彩。

  诗人还写了很多表示伤悼唐亡的诗,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故国之思。《故都》一诗中,诗人以他杰出的想象,展现了一幅长安衰败凄凉的图景。全诗前四句极写故都长安的衰败,天祜元年正月,朱全忠胁迫昭宗东迁洛阳,毁掉长安“公室百司”及“民间庐合”,长安于是成为废墟。到诗人写作这首诗时,已经快三年了,想起来景色当更加凄凉、萧条。“天涯烈士”是作者自指,“地下强魂”指崔胤,崔胤引狼入室,借朱全忠之手想消灭朝中宦官,结果导致了唐王朝的覆灭,自己也为权奸所害,身首异处,所以诗人称他“欲噬脐”。最后两句用了两个典故揭露了朱全忠的阴谋和自己内心的愧疚与自责,语意极为沉痛。“《唐宋诗举要》:吴汝纶日:此国亡后作慷慨欲报之意,情见乎词,至意旨之悲哀抑郁,与《离骚》、《招魂》异曲同工矣。”
  诗人怀念故都之情,在其他诗中也有流露,像“忍泪看天忆帝都”“去国正悲同旅雁,隔江何忍更啼莺”“魂断方惊魏阕赊”汉陵魂断草连天”等等。
  4.玉山樵人、隐逸情怀。中国传统文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人生理想,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们还未步入仕途,却都有一种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准备着日后要有所作为;而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权利后,他们更是愿意大展宏图,要协助帝王实现“民胞物与”的理想;但是当他们在官场上屡屡失意,甚至受到重大的挫折和打击,他们便自然地产生了归隐林泉、终老沧州的隐遁思想。
  韩偓的《汉江行次》第一次向我们展示了诗人的遁世思想。诗歌用“幡竿“残日”“青林”“白鸟”“牧笛”“渔歌”等意象,为我们展示了家乡明净、和谐的景致。最后一句“痛忆家乡旧钓矶”,既是思乡,更表达了渴望回家乡做一个垂钓江边的隐士的愿望。污浊的现实和官场的蹭蹬,使诗人对当时政治现实的险恶已经洞若观火,优游林泉无疑成了他最终也无奈的归宿。
  这样的想法在韩偓此后的诗作中,屡屡可见。如“宦途险难测,稳泊渔舟隐姓名。”
  再如《即目二首》“……宦途弃掷须甘分,回避红尘是所长。”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用了“须甘分”,可见诗人心中并不甘心,所以须时时告诫自己,同时还得安慰自己:“回避红尘是所长”,避开纷扰的尘世当是最好的选择。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其实还未平静的心。所以在诗中,又有“格卑尝恨足牵仍,欲学忘情似不能。”《格卑》)尽管知道回避红尘是最好的选择,可是诗人仍旧不能忘情。这种“欲去更迟留,心中久交战。”(《暴雨》)的矛盾心理当是他一段时期以来的思想主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室的覆亡,年龄的老迈,他隐逸的心理逐渐地趋于平定,坚定地走向了隐居之路。《小隐》《卜隐》《闲居》《南安寓止》《幽独》《秋村》《夜船》《息虑》《野钓》《醉着》等等都是他贬谪以至入闽后,表现他隐逸生活与情感的诗篇。
  韩偓晚年自号“玉山樵人”,从这四个字中我们隐隐约约可以读出诗人坎坷而无奈的一生。

  二、韩偓自传诗的特点
  1.深情和感伤。韩偓的自传诗歌,无论哪种题材都充满着深情和感伤的特点。“香奁诗”抒写男女之情中融入身世之感,透出浓郁的感伤情调;离家在外,思念兄弟,则“襟怀凄怆鬓苍然”“其奈而今更长年”(《寄上兄长》);《秋霖夜忆家》:“背灯愁泣到天明”“一滴秋霖白一茎。”则表达了对家人的深情,《对床夜语》卷五评它:“凄楚可悲”。(《韩偓诗注》28页)怀念故国时,“故都遥想草凄凄”、“宫鸦犹绕女墙啼”(《故都》);感念皇帝时,“心为感恩惨戚”(《秋郊闲望有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