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中国蜗居族自古有 白居…
白居易一生坎坷亲人零落…
一篇长恨有风情——白居…
浅论杜甫和白居易诗中的…
情殇—论白居易《长恨歌…
情殇——论白居易《长恨…
白居易讽谕诗的语言分析
论白居易《甲乙判》语言…
论白居易的礼乐文教观
诗与街——白居易“歌钟…
最新热门    
 
从白居易的讽喻诗看报告文学的雏形

时间:2010-7-10 11:13:02  来源:不详

  摘要:本文以历史为线索,以事实为依据,运用较为周密的逻辑思维,旁征博引,认真对此,合理推断,终于在千百年的古纸堆中发现,古典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基石,现代文学是古典文学的延续。这一论证表达了清新而明确的文学观点,较充分地阐明了白居易讽喻诗与报告文学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循而有据;白居易;讽喻;雏形
  报告文学是外来词,20世纪三十年代介绍到中国,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才得以在国内逐渐流行且得以承认。考证家溯根求源,将这种文体的形成过程定论为五个发展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文体形式为编年史和纪传体,代表作为《左传》;汉朝时期文体形式为纪传体通史,代表作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唐朝时期文体形式为白话小说和话本,代表作为《错斩崔宁》;清末时期文体形式为散文、小品;代表作为方苞《狱中杂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文体形式为记史性散文,代表作为瞿秋白《饿乡纪程》。
  阅读白居易的讽谕诗,我们明显嗅到了报告文学的气息,白居易理应成为中国第一位报告文学大家。
  一、具理论,循而有据
  白居易说:“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1白居易从事实出发作诗,又强调“事核而实”,实实在在,勿须粉饰,亦不必精雕细刻,夸张、贬斥都不可,只要实在、真实、确切。
  这便打破了叙事诗的常法,对其添了更细一层的要求。白居易有自己的创作理论,并遵循自己的新法创作诗歌,逐渐定型了自身的独特风格:一、作诗需取材于现实生活;二、所取之事真实、准确。此理论虽有悖于叙事诗乃至全部诗歌的常法,但是另辟蹊径,用此理论套报告文学的内涵,实在恰当不过。
  白居易是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民不聊生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少时亲眼目睹“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2那种辛酸艰难的农民遭遇更给他的心灵刻下了深深的印痕。故此,他成年为官后,旗帜鲜明地站在农民一边,居官清廉,勇于直谏。白居易突出的建议有五件:请减免江淮旱州县税租,取缔“和籴”改为“折籴”;请停止向河北藩镇用兵;反对宦官和吐突承璀为招讨使伐王承宗;论救元稹贬官。这五项政治活动可大致甚至完全代表了白居易的思想,其思想通过诗歌创作的过滤,便是反映并揭露现实的千古绝唱。他讽喻诗更别具一格地重新细度化了叙事诗的范围,具体化了叙事诗的形式,这恰恰表现了新时代报告文学的特点。因此,白居易已潜意识地确立了报告文学的创作原则,拥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据此理论,白居易唱出了一篇篇对现实社会的“报道”。
  二、亲历与采访
  白居易为官之时,多走访,擅于体察民情,并耳灵心明。每次归来,很有几桩典型事例铭记心间。优秀长诗《长恨歌》○3便是听来并议谈之作。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为官陕西周至县尉,曾与友人陈鸿、王质夫游仙游寺。共游之时,议及唐玄宗、杨贵妃两人纠葛,有感而著《长恨歌》。《长恨歌》虽主题模糊○4但不失真实。
  如果说《长恨歌》是所听、所见之作,那么,《宿紫阁山北村》便是作者亲身介入之凝聚。“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开头四句便点明自己就在事情中,似主人,又如旁观者。在白居易眼中,展现出“夺食”、“砍柴”两个场面,将暴卒的凶残之势,狐假虎威之态描述得入微入骨。
  听、问、见三形式,酷似报告文学题材得来之渠道。“报告文学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5绝非凭空想象而为之。“六分跑”便是跑题材,问、听、探、挖,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