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佛教对杜甫及其文学创作的影响探析 |
 |
时间:2010-11-15 11:32:00 来源:不详
|
|
|
论文关键词:佛教 杜甫 儒家思想 诗歌评论 论文摘要:进入唐代以后,佛教得到了很大的繁荣,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都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并深深地契人中国文化之中,对唐代文人及唐代文学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杜甫,虽历代皆标其为儒家理想人格和正统诗教的代表,但也难免受到影响。文章从杜甫的身事、作品中探讨了这一问题,对深入理解这位伟大诗人及其作品是有积极意义的。 佛教传人我国以来,不断地适应当时的风俗习惯,并与主流传统文化相融合,在自身的不断调整中,得以在中土扎根、流传和发展。进人唐代以后,佛教得到了很大的繁荣,天台、三论、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都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禅宗尤其如此,它已深深地契人中国文化之中,对唐代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佛教对唐代文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文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等反映到作品中,尤以王络、王维兄弟为典型代表,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也都是坚定的崇佛者,柳、刘以儒学佛,以佛解儒.同样,杜甫虽被历代评家标榜为儒家理想人格楷模和正统诗教的代表,但在唐代这样一个思想开放的大融合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杜甫的意识并未能跳脱佛教的影响,在其传世诗歌中痕迹多少可寻。厘清这一影响的脉络,了解佛教思想对于杜甫及其创作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这位伟大诗人及其作品是有积极意义的。 杜甫出身士族,祖辈的荣耀和言传身教,使其有着极大的政治抱负和政治热情。他在早年时就抱定“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理想,汲汲求政。而后,国家动乱变化、个人仕途失意、西南漂泊十年等,使其心态、思想及作品的题材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沉郁地关注世情、心系天下的同时,佛教思想给了他一定的心灵休憩空间。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以互补、融合的形态呈现在他的身上,也反映在他心灵畅快激扬时所创作的不朽诗篇里。 1杜氏佛缘寻踪 杜甫自幼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熏陶,但也不乏佛教影响相伴。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曾与数名僧人交往,并留下了相关诗作。杜甫的姑母也是一位信仰笃诚的佛教徒。在杜甫为其所作的墓志(《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中载: 爱自十载已还,致契一乘之理,绝荤血于禅味,混出处于度门。喻筏之文字不遗,开卷而音义曹达.毋仪用亨,家相连行矣。 杜甫是由姑母一手带大,抚养成人的,而姑母信佛,并且令全家上下奉行.他从小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佛教信仰浓郁的家庭里,并被要求遵行。 除家人影响外,游宿佛寺、与僧人交往也是接触途径之一。唐人喜游历,寺院常成为文人的游历点、住宿点。在这一往一住之间,必然会和僧侣有所接触、交往。与杜甫交往过的僧人有:巳上人、赞上人(赞公)、上人、文公、高僧兰若、真谛寺禅师、间丘等。杜甫与佛教人物的交往,在长安时期和秦州时期较为频繁。 其中,杜甫与赞上人较为投契,过从甚密。赞公是一位高僧,曾为京中大云寺主。在杜甫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与僧侣交往相关诗作中,给赞公的就有九首,数量最多。如《大云寺赞公房四首》之一: 心在水精域,衣沾春雨时。[1] [2] [3] [4]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