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技工学校计算机基础…
浅谈后殖民文化批判的三…
浅谈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
浅谈从中国传统文化理解…
浅谈质监文化建设的内涵…
论析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
浅谈中国传统风水学科学…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视觉符…
关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诗…
浅谈“篇不谋而合,辞不…
最新热门    
 
浅谈理想之花并不随众芳的芜秽而凋谢——再论屈原教育思想及其悲剧

时间:2010-12-01 10:57:23  来源:不详
忱,用他全部的心血、智慧和才能从事教育胄子、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他走的也正是“教育救国”的道路。他在《离骚》中生动地剖白了一个教育者培养人才的心迹和愿望,他说: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荑与揭车兮,
  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
  愿俟时乎吾将刈。
  这是一曲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园丁之歌”。“兰”按李时珍{=本草》所说,应指泽兰,其香幽雅淡远,有类人中君子。“蕙”即香草,类似兰草,故多以兰蕙称之。一些注释家认为屈原的诗多以“兰”和“惠”,当分别指令尹子兰和顷襄王,其它如留荑、揭车、杜衡、芳芷诸物,都是以芳草喻各种人才。其实各种植物具体指谁,没有必要去猜测,树木花草就是泛指所有学子,所要培养的人才。另外,“九畹”“百亩”,只是以所栽芳草面积之广来喻所教育培养的人才数量之多。这里我们应该特别留意诗人所使用的几个动词:“滋”是滋养、栽培,是用汗水和心血来滋润、浇灌;“树”是种植,有扶正、培植、使其存活成长的意思;“畦”本是田间沟垄,此处用为动词,相当于“种了一垄又一垄”的意思;“杂”是夹杂,套种。我们可以看出,这四个动词有着诗人浓郁的感情色彩,较形象而具体地叙写了培养教育人才的过程和所采取的措施,表现了诗人作为一名教育者对教育培养人才殷切希望和所付出的心血,也表现出诗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屈原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深深认识到,要刷新楚国政治,革除朝廷弊端,要修明法度,富强祖国,如果没有一大批德才兼备、思想解放、锐意革新的“贤良”,如果没有这样的进步力量来支持自己,那么一切都将归于失败,所以屈原才亲自去“滋兰”“树蕙”,栽培“众芳”,才对所教育培养的人才寄托那么深厚的希望:“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明确地道出了自己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指望着他们能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能为自己所用,为国家所用。

  屈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正”和“修”。“正”就是正直、正派、方正,端正,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理想人品的最高标准。在屈原诗歌中,多处出现“正”字。“正”是构成屈原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也是他为人行事的基本准则。他的名字中就含有“正”字,说明他的“正”原白上天的旨意、来自祖先固有的血脉。他说:“耿吾既得此中正”(《:离骚>),“求正气之所由”(<远游》),“服清白以死直”(《离骚》)……可见“正”是他一生追求并恪守的人格标准。“修”是修炼,修养,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既包括修思想,修品德,还包括修才能,修仪表等;既包括修自己,也包括修他人。在屈原的作品中,“修”字共出现达三十多次。下面略举几例: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离骚>)
  进不入以离尤兮,
  退将复修吾初报。(《离骚>)
  民生各有所乐兮,
  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
  屈原就是这样,一生一世,律人律己都极高极严,特别是对自己,屈原无论在哪方面,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始终不懈地高标准要求自己,并通过自身“芳菲菲”的人品道德,去化育学生、影响他人。
  这种“正”和“修”的教育思想,在屈原的<橘颂>中体现得尤为集中和突出。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搏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可任兮。纷缰宜修,垮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