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技工学校计算机基础…
浅谈后殖民文化批判的三…
浅谈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
浅谈从中国传统文化理解…
浅谈质监文化建设的内涵…
论析古希腊竞技体育发展…
浅谈中国传统风水学科学…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视觉符…
关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诗…
浅谈“篇不谋而合,辞不…
最新热门    
 
浅谈理想之花并不随众芳的芜秽而凋谢——再论屈原教育思想及其悲剧

时间:2010-12-01 10:57:23  来源:不详
身前既不幸,身后复萧条,屈原教育的失败是惨痛的。屈原的死,与他教育的失败,由此对楚人的失望是不无关系的。至于“三户”亡秦是否与屈原精神有关,这是人们讨论的另一话题。
  屈原的教育为什么会失败?原因当然是很多的,但总的来说,是由他所处的那个悲剧性的时代以及他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所决定的。
  屈原生活的怀、顷襄之世,楚国已象大厦将倾,颓败之势已定。昏君佞臣当道,贤能俊才遭弃,所谓“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鸟鹊,巢堂坛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在这样的局势下,靠政治改革既难以一救楚国,用教育来救亡就势难成功了。教育从来都不能离开社会政治、时代风尚而创造出奇迹。这个道理,屈原自己似乎也意识到了的。他说,“户服艾以盈腰兮。谓幽兰之不可佩”(<离骚>),假如“臭”成了一种时尚,人人去佩带艾蒿这样的臭草,那么幽兰这样的香草就会被丢弃,这就是时尚的力量。他认识到“固时俗之从流兮,又孰能无变化!”(同上)“众芳”的芜秽,人才的变质,究其原因是时俗使然、时势使然。
  其次,屈原培养的对象,也仅限于王族中的胄子,这些人由于出身于特殊的阶层,他们与旧贵族,与腐朽政治势力有着天然的亲近关系。因而很难成为革除弊政、修明法度的中坚力量。比如子兰、子椒之流,他们只能同自己那个腐朽的阶级一道埋人坟墓。另外。这些贵胄子弟,有着天生的弱点和陋习,苛求他人,猜忌别人,妒忌能人,中伤好人,庇护坏人,又往往宽恕自己,放纵自己。另外他们往往徒具外表的光鲜华美而内无美质,“无实而容长”(同上),屈原分析他们变节变质的原因,认为主要是不好“修”的缘故,“岂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同上)又回到了屈原“正”和“修”的核心问题上;这些变节者正是由于缺乏“正”和“修”的优良品性,缺少坚守不移的特操。
  再次,屈原身为左徒、三间大夫等朝廷要员,自身就是楚贵族统治集团中的一员,在他身上难免存在着那个时代的阶级出身的局限性。他的眼睛始终是向上的,至多只注意在王族子孙的小圈子内。于是,当这个小圈子里的“众芳”芜秽之时,他就只有悲观而至绝望了。他也曾“观乎”四荒,也曾“上下求索”,但并没有人眼的人。因此,他只有“忽反顾以掩涕兮,哀高丘之无女”(同上)。在屈原来看,不仅楚国,而且是整个华夏,都是一片荒芜的“乏人地带”。他无法看到人民的力量,甚至也看不起一般人才。他有着深沉的孤独感,也一直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他说:“有志极而无旁”“终危独以离异”“众赅遽以离心”。这种性格上的悲剧,是导致他教育理想破灭的一个重要因素。屈原是一个天性热情的人,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愤世嫉俗的人,他太正直,太精纯、太认真而又太理想化,因而也就太容易演成悲剧。这种个性是作为一个诗人的优异秉赋,但并不是一个成熟政治家、教育家的理想素质。
  人生虽无幸,天地终有情。作为政治家、教育家的屈原是失败了,然而正是这种失败促成了屈原在人品上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屈原永远是高悬在人们头顶上的巨星,永远是高扬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光辉旗帜,永远教育和感召着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学子才俊为追求人生和人世的美好理想而努力奋斗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