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术…
儒家人文信仰与中国文化…
《叫魂——1768年中国妖…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良…
中国美术馆免费3日每天…
关于散文的争论
四艺术家写意水墨中国画…
关于朱彝尊对《花闻集》…
关于达尔文主义对文学创…
非有妙悟者不可与言诗—…
最新热门    
 
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政教审美原则论

时间:2011-03-13 16:20:13  来源:不详
卿、冯班、蔡世远等人的论说中。北宋,杨时《龟山先生语录》云:“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对人主语言及章疏文字,温柔敦厚,尤不可无。如子瞻诗,多于讥玩,殊无侧怛爱君之意;荆公在朝论事,多不循理,惟是争气而已,何以事君?君子之所养,要令暴慢哀僻之气,不没于身体。”杨时将汉代以来诗文批评中所常言的“温柔敦厚”原则进一步引入到论文中。他批评苏轼作诗创作旨向不够纯净温良,而流于讥讽玩戏,故其忠君爱民之意不见显露;也批评王安石论事好以气为凭,而少以理服人。杨时提出,为文就是要有助于人的心性的涵养、人格的铸造。作为理学家的他,其对温柔敦厚审美原则的论说明显地显示出浓厚的理学色彩和意味。明代,李东阳《倪文僖公集序》云:“馆阁之文,铺典章,裨教化,其体盖典则正大,明而不晦,达而不滞,而惟适于用。李东阳针对散文的专门之体加以立论,他论断“馆阁之文”应以教化适用为本,在体制面貌和风格特征上呈现出典则雅正、明朗畅达的特征。王鏊《匏翁家藏集序》又云:“文章不难于奇丽,难于醇,难于典则。王鏊在这里实际上也提出了为文要追求典则之风的要求,他并对其难度予以了标树。徐祯卿《与李献吉论文书》则评屈原之作“丽而不淫,哀而不怨,盖无恶焉”;评司马相如之文“靡丽浩荡,不可穷矣,虽绝特之观,非盛世之所见也。”徐祯卿通过论评屈原和司马相如之文,也表达出了对中和典则审美风格特征的推赏,他将“靡丽浩荡”的文风概括为“非盛世之所见”,体现出对“文如其世”之理的认识。清初,冯班《陆敕先玄要斋稿序》评屈原之文,“露才扬己,显君之失,良史以为深讥。忠愤之词,诗人不可苟作也。以是为教,必有臣诬其君,子谪其父者,温柔敦厚其衰矣。”冯班又通过论评屈原之文,对露才扬己、深讥忠愤的创作旨向予以了斥责,体现出对中和审美原则的坚定追求。康熙年问,又有蔡世远编《古文雅正》,其序谓“名日雅正者,其辞雅,其理正也,实以清真雅正为选文标准。”蔡世远也通过选文,表达出了他的典则雅正的文学审美原则

上一页  [1] [2] [3] [4] [5] [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