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苏轼对词的贡献
浅谈“魏武王”称谓
浅论关于瑶族史诗中所表…
浅谈实践教学在中国古代…
浅谈古代文学教学中美育…
关于三代“天桥八大怪”…
关于三代“天桥八大怪”…
关于三代“天桥八大怪”…
关于三代“天桥八大怪”…
关于三代“天桥八大怪”…
最新热门    
 
浅谈关于李昌龄注《太上感应篇》之臣民政治伦理思想管窥

时间:2011-11-29 12:00:50  来源:不详
简称政体。政体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他们能够做的就是忠诚和顺从于君王的权威,否则就意味着对极权体制的背叛。因此中国传统社会政治体制下的臣民政治伦理,特别强调“尽忠事君”,并将忠君原则作为臣民政治伦理的核心要求。
  李昌龄注《太上感应篇》,其对臣民政治伦理的规定十分明确地突出了“忠君”观念。通过对“忠君”观念的强调,显示出其对君王极权体制的认同和维护,因而得到了南宋理宗皇帝的重视和大力推广。理宗御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字于《太上感应篇》,“诞布四方,俾迩民皆迁善之,归自乐从于教化”。绍定六年八月(1233)右街鉴义、主管教门公事、太一宫焚修胡莹微《进太上感应篇表》记载了理宗皇帝推广《太上感应篇》的情况:
  臣窃观《宝藏》(注:即《琼章宝藏》,乃抄录《政和万寿道藏》而成。《琼章宝藏》乃南宋孝宗[注: 宋孝宗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淳熙四年御书以赐。此据陈国符先生《道藏源流考》,上册第147页,中华书局1963年版。)之诸经中有瑶编之大训,本慈悲而救物,爰谆复以诲人。谓善恶感召之由,端类枢机之发;而祸福应验之理,捷于影响之随。千二百恳恳之辞,亿万载昭昭之诫,然必赖明良之敷阐,乃能率众庶以皈依。恭惟皇帝陛下垂拱视朝,缉熙典学。讲贯虽专于六籍,搜罗旁及于群书。道访窈冥,继圣祖下风之请;化流清静,迈汉皇当日之规。怡神政事之余,玩意天人之际,将推行而传远,故裒集以加详。义画丁宁,冠骊珠之八字;甘鉴叙赞,擅鸿笔于一家。焕乎函籍之光荣矣!
  朱越利先生在《(太上感应篇)与北宋末南宋初的道教改革》一文中指出:绍定六年(1233)太一宫道士胡莹微刊印之《太上感应篇》,已包含李昌龄之注。而两年后理宗朝巨儒真德秀于端平二年(1235)所作《太上感应篇》之跋文亦有“李公(注:李昌龄)注感应篇以谕人”之说,可见李注在当时已有广泛影响。
  “古今风俗,悉从上之所好”,由于理宗大力推广李注《感应篇》,权臣巨儒亦纷纷作序跋。“其以次序述之者郑安晚丞相、真西山先生,余皆其时宗工钜儒。”真德秀之跋文云:“世谓感应之云独出于老佛氏,非也!《书》有作善降祥之训,《易》有积善余庆之言,大抵皆此理也。”“盖天命之性,赋之于人,本皆至善……予惧世人不求诸内而求诸外,顾以力弗足而怠焉。又或出于侥求觊幸之私而返流于不善也,故书之篇末以告观者,庶不失感应之本指云。”真德秀之跋以儒家之言解《感应篇》,这也说明在维护统治阶级政治利益方面,儒道两家颇有相通之处。
             二
  李昌龄注《太上感应篇》强调了以“忠君”为核心的臣民政治伦理的重要性。《感应篇》卷之二“忠孝”条,李注云:“忠也者,人臣之大节”;“使为臣而皆不忠,则为君者复何望于臣?”;“忠孝乃超度之本,得获度世,莫此为速。”在这里,臣民尽忠事君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政治伦理规范,君尊臣卑的政治等级秩序不容挑战。臣民之忠于此岸世俗社会而言,是极权体制伦理纲常的必然要求;于彼岸道教理想世界而言,又是度世飞升之快捷方式。就道教而言,显然是后者更能体现其宗教色彩,是其服务于极权体制的,区别于儒家的特色。李注所引“东卿司命真君”之言,表达了臣民忠于君王之行,在成仙的功效上远甚于清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