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着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浅谈曹禺与中国现代悲剧…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悲美意…
浅谈杜审言对杜甫诗歌创…
浅谈《名媛诗归》
浅谈苏轼对词的贡献
浅谈“魏武王”称谓
浅谈关于李昌龄注《太上…
浅谈实践教学在中国古代…
浅谈古代文学教学中美育…
最新热门    
 
浅谈移花接木之法

时间:2011-11-30 13:48:35  来源:不详

    【摘要】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注: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身所属国家的一种积极和认同的态度和行为。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诗人。善作诗词,诗篇颇多,由于他对词这种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其收录在《剑南诗稿》中,现存仅130篇。陆游吸收苏轼写词的技法,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写词特点,将“以诗为词”的技法发挥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陆游;移花接木;以诗为词 
  陆游一生经历无数坎坷,适逢国难,颠沛流离,一直到老都没能回到中原故居,这也是他一生的遗憾。陆游几次入仕,都未能如愿,他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终究成为幻影,即使是在收复中原毫无希望时,他仍然坚持夙志,大声疾呼抗敌复国,不愧是南宋爱国诗人最杰出的代表。由此种种情感的推动,使得诗人将满腔怒气洒向诗词之中,读放翁诗词,犹如在一个没有利剑和血腥而比真正的厮杀更心痛的战场中穿行。这就是陆游诗词的恢弘气势,然诗人所作诗词又颇有相似之处,诗有词境,词有诗语,陆游巧妙的将二者结合,再现“诗词同源”。 
  其实,陆游本身是不看好词的,古人云:“诗庄词媚”,诗人也觉得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不值得一提,但是王国维[注: 王国维(1877~1927),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秋赴日留学。]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由此可以看出,词是应文学潮流而出现的,是一种文学发展的趋势,那么是一种趋势就必势不可挡,陆游也不例外,但陆游是与众不同的,他的词作颇像诗作,故称“以诗为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证: 
  一、巧移爱国主题,再改婉约词风。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和灵魂,清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爱国主题本是诗歌经常表现的主题,但陆游却将它移入词中,之前,苏轼已丰富了词的内容,洗净词的浮艳,将咏物怀人的感情融入词中,改变了一味沉溺于酒筵歌席、男欢女爱的状态,使词的表现范围也有所拓展,也说理、也豪放,使一成不变的婉约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陆词《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妒!” 
  有豪放之情亦有感伤之思,有“大江东去”之气势也有无可奈何之矛盾。 
  再读陆诗《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