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钟敬文的文化分层理论研…
钟敬文先生与中国巧女故…
钟敬文民俗学学科构想述…
最新热门    
 
钟敬文先生的传说研究:在真实与真实性之间的复杂性思维

时间:2009-9-8 17:38:26  来源:不详
条‘流传了二千五百年,按其地域几乎传遍了中国全部’的老故事,本是千头万绪,很不容易捉摸的,给先生这么一度整理,竟如剥茧抽丝,毫不紊乱;而且替他解释了许多‘所以转变’的理由,尤见精心独到。”这段话的主旨当然是称赞。拨开称赞,我看到在钟先生的脑子里对于传说的事实判断是“千头万绪,很不容易捉摸”;再反方向地看,钟先生说顾先生给出的理由是“独到”的,也就是说这是他个人的一种解释。个人的(主观)解释与复杂的(客观)事实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不是称赞的语义所能够消除的。

今天来分析,钟先生当时脑子里的东西比他的称赞要复杂得多,他发表的这些短信对于顾先生的研究只是不那么重要的小帮忙,但对于钟先生自己一生的传说研究来说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种紧张关系和传说复杂性的强烈体认影响着他以后的思索。顾先生的研究成果与钟先生对于传说的体认是不能对应的,所以我们看到,钟先生的心里放不下这种紧张关系,他不停地在思索,在探寻,这些片断的以新材料为写信理由的通信只是他的思考所露的一鳞半爪。钟先生接着写道,“我没有多大能力给《歌谣周刊》的《孟姜女专号》做一篇有系统而且重要的文章,像尊作一般模样的;我只想找寻一些素材,以供大家之探索”。钟先生在当时还不能把脑子里的复杂东西系统化,他重点琢磨的以及他能够说点什么的是材料。或许可以说,这些对于顾先生只是补充性的“材料”,对于钟先生的思考来说,或隐或显地传达的是差异、复杂性。他如此看待传说,他才有必要说传说有待进一步的“大家之探索”。这些材料是顾先生的研究尚未涵盖的,我们未尝不可以说,这些材料所包含的多种信息是顾先生的研究思路所消化不了的或根本就不在意的,它们需要另外的研究思路。也许我的分析走得有点远了,我这样做只是要显示钟先生当初关于传说的问题发生在哪里。

钟敬文先生不在顾先生的研究框子里展示传说材料的时候,他对传说的复杂性的表达就清楚起来了。他在《北京大学国学门周刊》1925年第1期、2期、4期、10期上连载了《陆安传说》。他在第1期首发开头的“缀言”中说,“这里所收辑的十多篇东西,内容颇为繁复,其中,有的是荒唐的传说①,有的是滑稽的趣事②,有的是空幻的童话③,总之,无论它是属于那(哪)一类的材料,如其是真为民众口里所流传的东西,我便把它如实地记述了出来”。他的传说概念所涵盖的作品是比较广的。他在下文中申明,“‘传说’两字,是取广义的旧释,非同专训作‘英雄故事’的狭义新界说”。当时引入的西学的传说是指比较单纯的英雄传奇,他认为中文的“传说”语词与中国的作品在事实上都要复杂得多。这些按照西方分类要分做传说、趣事、童话的作品在这里都被列入“传说”,是由于它们具体的地方色彩,都与地方上的事物有联系,并因而在地方上传讲。

他在“缀言”中特别谈到了一个地方的作品与更大范围的作品的异同问题。他写道,“这许多故事中,我相信必有若干是各地所共同的。不过,大体虽然相近,性质上至少要各带着几分不同的地方色彩。这种大同小异,或者是小同大异的东西,在研究者的眼光看来,正是绝好的足资比较研究的材料”。(第1期第14页)钟先生从开始就在琢磨传说的同与异的问题。异与同,涉及不同思考层次的问题,涉及传说的真实与虚构的问题。地方上的传说通常在地方上被相信是唯一的、独特的说法,研究者在这个层次谈的是单一作品,适宜讨论的是关于真实、历史的问题。把多个地方的作品联系起来,研究者谈的是类型、异文,适宜的问题侧重在“虚构”、“幻想”、“文学”等范畴。

我从钟先生1925年发表的关于传说的文字看到,他深刻地体会到传说是非常复杂的,从单一层次、单一线索、单一范畴是把握不了复杂的材料的。我认为,他后来对传说的专题研究和理论思考都在尝试怎样把传说作为一种复杂的现象来呈现,怎样在一篇文章里设法更准确地处理多个层次的问题。

二、钟敬文先生关于传说的专题研究

钟先生从1927年开始发表关于传说的专题论文。第一篇是《歌仙刘三妹故事》,这是他一生搜集、研究刘三姐传说的第一次试笔,后来在1982年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刘三姐传说试论》。我将在后面讨论他的这个专题研究。第二篇是《马头娘传说辨》,其主旨是论证蚕马故事是真正民间(先民)的作品。沈雁冰先生在题为《中国神话研究》的文章中推测马头娘故事可能是文人模仿盘瓠故事捏造的。钟先生的论证有一个关键的理由:盘瓠传说与马头娘传说“在情节上实在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民间传说的相似或交缠,是可能而且常有的事”。他说,传说情节类似的例子随便都是,如隋侯与杨宝同因救护生物(蛇、雀)而获报答,又如祝英台故事渗入范杞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