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顾颉刚与《古史辨》
试析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试析崔莺莺《闹简》《赖…
试析禅宗语境中的严羽诗…
试析《三国演义》中曹操…
试析贾宝玉性格的多重性
试析李贺诗歌的香意象
试析《广雅》释义方法探…
试析郑玄易学天道观
试析陈寅恪晚年“著书唯…
最新热门    
 
试析顾颉刚的民俗研究方法

时间:2009-9-8 17:40:35  来源:不详
①顾颉刚致胡适信,1928年8月20日,参见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
②《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载《史迹俗辨》,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224页。
③顾潮《顾颉刚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52页。
④王学典、孙延杰《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年,第29页。
⑤《顾颉刚自传》,载《东方文化》1994年5月总第3期。

    三、互通有无,尽可能多地占有专项课题的研究资料。

    先生民俗研究的扛鼎之作是《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和《孟姜女故事研究》,其孟姜女研究历时半个世纪,他不仅从历代史书、笔记、类书、文学作品中找出大量的记录材料,还广从社会收集,凡神话、传说、歌谣、戏曲、说唱、宝卷等等,都成为他关注的材料。
但个人的搜集无论如何都是有限的,当他在1924年11月23日出版的第69号《歌谣》周刊上刊出《孟姜女故事的转变》之后,全国各地的学者、民俗学爱好者纷纷响应,来信对他的研究工作表示敬意和支持,并热情地为他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和线索,这些材料大大地开阔了他的眼界和思路。《歌谣》周刊先后共出了九次 “孟姜女专号”,历时7个月,出版了80个版面约12万字,这种专项课题研究的材料之丰富,波及研究者之广泛,在世界民俗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先生打了一场漂亮的人民战争

    后来他在中山大学民俗丛书《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第一册出版时序道:“这两篇文字,第一篇只作成了一半。当这半篇写清时,自己觉得很满意,几乎要喊出‘可以找到的材料都给我找到了!’但过了些日子,误谬之处渐出现了,脱漏的地方出现得很不少了,而宋以后的材料越聚越多,更不容易处理,因此,剩下的半篇再也写不下去。”而“材料的多和整理的难,正可鼓励我们工作的兴味!正是暗示我们将成就伟大的创造。”

    正因为意识到占有材料的重要,所以他又说:“我对于我们同志要作几项请求。孟姜女故事的材料请随时随地替我搜求,不要想‘这种普通材料,顾某当已具备了。’因为从很小的材料里也许可以得到很大的发见,而重复的材料正是故事流行的证明。这是请求之一。”

    从这些叙述中可以看出,先生把对原始材料的占有,当成是研究工作最起码应该具备的硬件基础。问题是如何才能尽可能多地占有专项课题的研究资料呢?先生认为 “各种学问都是互相关联的”,学问与学问之间,学人与学人之间,应该互通有无,分工合作,“我的孟姜女研究既供给了别的故事研究者以型式和比较材料,而别的故事研究者也同样地供给我,许多不能单独解决的问题都有解决之望了,岂非大快!这是请求之二。”①钱南扬在进行梁祝故事研究的时候,顾先生不仅提供资料,热情鼓励,还积极为他联系出版。20世纪上半叶,先生每天都有大量的书信往来,大都交流学问心得,互通资料有无。这不仅是一种治学的方法,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学风。

    四、以发展的眼光,站在时间的长河中考察故事的流变。

    在大量拥有材料的基础上,如何分门别类地看待材料、处理材料?先生把他的层累造史的观点运用到民俗研究中来,认为读历史材料,不能平行对待,不应放在一个背景下处理,而应采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比如一件事实变为传说,在民间流传,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我们必须知道传说因何产生?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 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都发生了一些什么变化?为什么要这样变而不那样变?

    胡适曾经把先生的治史方法总结成下列方式:②

&nbs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