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阿娇北京亮相人气高
母亲要来北京游玩顺利否
假如五四时期的北京需要…
北京落马高官自述:一到…
一个农民工在北京的“幸…
北京周边的风水格局
北京城内风水格局
风水与北京城的选址、规…
房地产热点:北京二手房…
北京楼市再现抢房
最新热门    
 
抢救北京绝活

时间:2009-9-8 17:43:08  来源:不详

抢救北京绝活

   28岁的李晶正专心地在已经扎制好的风筝上绘制着一只鹰。李晶做的风筝,就是在京城流传数十年的“曹氏风筝”。

  “曹氏风筝”的创始人为孔祥泽,自幼喜爱风筝。1943年,他在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期间,偶然间抄录到曹雪芹手稿《废艺斋集稿》中的风筝起放原理、扎糊技法以及绘画要领,经过常年细致的研究临摹复制,最终创造出一套具有鲜明风格的风筝技艺。为了不忘曹雪芹的“点化”之恩,孔祥泽将自己制作的风筝称为“曹氏风筝”。

  如今,做工细腻、用料考究的“曹氏风筝”43种技法中,保留下来的有20种,去年被列为首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现在,这门绝活在传承却遇到了很大麻烦,能继承“衣钵”的人越来越难找。李晶说,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都不感兴趣,虽然自己在学习这种技艺,但也不是专职。因为做风筝,现年28岁的李晶仍是独身一人。“业余时间都占上了,哪有时间去谈情说爱,但这门风筝技艺能不能传下去,眼下还得听天由命。”

  与“曹氏风筝”境况类似的还有一种京城绝艺――“内画鼻烟壶”,它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用一种独特的钩形毛笔和钩形竹笔蘸取颜料,在鼻烟壶内壁作画。其中以叶仲三开创的“京派叶氏内画”颇具影响力,以画山水、花鸟、动物、草虫而著称。其传人姚桂新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更以沉稳典雅的仕女图在京味内画中独树一帜。

  不过现在,姚桂新的内画绝艺在传承方面也不尽如人意,曾经的三个徒弟因为各种原因先后放弃了学习。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北京科技报》,手工制作内画鼻烟壶非常费时费力,在市场售价一般要上千元一个。但在街头巷尾的铺子里,出自流水线制作5块钱一个的内画鼻烟壶比比皆是。“大多数人都愿去买便宜的,只有很少的收藏者愿意买手工绘制的,光靠这门技艺维持生计都难,更别说要赚钱了,自然没人愿意学了。”

  事实上,还有很多老北京绝活也面临着这种尴尬境地。比如京胡,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京城,纯手工制作京胡最有名的当数史善朋竹琴社,已有80余年历史。不过其手工制作的绝活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一位京胡传人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他至今也没有收到徒弟,“做琴不赚钱,连子女都不愿意再做这一行了。”

京城弓箭制作中曾经大名鼎鼎的“聚元号”杨氏弓箭,目前也进退两难。“聚元号”自创办起,就隶属清朝政府掌控,直到清朝灭亡,才成为民间作坊。建国后的三年困难时期,以及文化大革命,接连对它的发展造成重创,传统弓箭的制作几乎已经停止。1998年,在这项技艺中断近四十年后,杨氏制弓世家的第十代传人杨福喜毅然先后放弃了两份工作,改从其父杨文通学艺,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终于继承了“聚元号”清代皇家弓箭作坊的全套技艺,所用原料、工具、技法均与《考工记》、《梦溪笔谈》、《天工开物》所载相近。“聚元号”不仅制作普通的弓箭,还有弩弓、弹弓、弹弩、袖箭、匣箭、箭枪等很多品种,是如今整个中国遵循传统技艺制作弓箭作坊的仅存硕果。

  但杨福喜至今没有找到徒弟来继承这门绝艺。“收徒弟比生儿子还要慎重,现在的年轻人一心都要当白领,聪敏伶俐手脚勤快的,哪个愿意干这种手艺活儿啊!”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王勇告诉《北京科技报》,以前有一种老北京绝活叫“杠箱会”,现在很难再看到了。在清代,朝廷各部(吏、户、礼、兵、刑、工等)在节庆时都要各自举办一些庆祝表演,比如刑部五虎棍会、户部秧歌会、礼部中幡会等,而兵部则举办杠箱会。

  杠箱官是一个半官半民的人物,在清朝时相当于七品,可当街断案。“杠箱会”上演时,演员每两人扛着一根竹杠,上面担着一个贡箱,肩、脚、头、腹、臀都能撑杆,惟独手不可以,在行走过程中还要完成换肩、倒立、矮子走、翻跟斗等动作。“杠箱会”的传人隋少甫,最初不愿外传压箱底的功夫,当后来他意识到保护这门绝艺的重要性时,无奈老人年龄大,在口述留下一些图谱不久就去世了。这门技艺的一些重要技巧无人承继,原汁原味的“杠箱”已经失传。

  不过,随着国家的重视,很多老北京的绝活渐渐又有了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