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中秋节” 吃月饼的密…
中秋史话
中秋祝福语大全
端午节是诗人节,还是文…
《教师节,我拿什么送给…
最新热门    
 
中秋节,在物质的发展和精神的继承之间

时间:2009-9-8 17:47:30  来源:不详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广为流传。中国的所有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有着特殊的韵味,“每逢佳节倍思亲”就特指中秋。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月亮写得如老友般可亲,苏轼《水调歌头》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使“余词尽废”。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它源于周代秋分祭月习俗。宋代吴自牧《梦深寻》卷四有如下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据说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唐太宗大喜,接过包装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在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追溯月饼的历史,另有其说。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我国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后来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名曰“胡饼”。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民间有了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清代制作月饼的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似了。

  传说清朝乾隆皇帝登基以后,为了寻找亲生父母,曾六下江南。有一次,他巡游杭州,寻找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此时正值中秋,乾隆的母亲看见了儿子非常高兴,亲手做了圆圆的甜饼给乾隆吃。乾隆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母亲做的甜饼,连声称赞:“好饼好饼,中秋良宵,中秋良宵也。”从此甜饼成了月饼,中秋赏月,吃月饼成了亲人团圆的象征。

拯救团圆日 

  “中秋节除了月饼,还有些什么?儿时,每到中秋节,入夜后,一家人坐在院子里,桌上摆着几个月饼、一壶茶。一边赏月一边听老人讲后羿和嫦娥的爱情故事。那个故事听了一遍又一遍,却百听不厌。那时只有到了八月十五晚上,才能吃到月饼”,有网友在博客上回忆:“记得有一年八月十五,天刚擦黑儿,我就盼着快点儿吃晚饭,月亮快点儿升起来,圆而明的月亮挂在天空。父亲在院子里放上一张小圆桌,在小圆桌上恭恭敬敬地放上两个盘子,一个盘子内摞上两个每个切成8块儿的月饼,一个盘子内放上摆成锥状的烘柿。父亲终于开始敬月奶奶了。为了消磨敬月奶奶那段时间,不去想那谗人的月饼,我和妹妹坐在明亮的月光下,仰望明月,欢快地唱着早已学会的儿歌:‘月奶奶,黄巴巴,爹织布,娘纺花,买个月饼哄娃娃;爹一口,娘一口,咬住娃娃脚指头’。”

  ……

  如何拯救节日,弘扬民俗习惯,回归节日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思索的问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说:“节日被商家包办,沦为美食节、购物节、旅游节,失去了它原来的味道。”他认为,过去中秋节吃的月饼包装很简单很朴素,但负载的美好愿望和生活理想很珍贵;现在的月饼虽然被包装得精美、华丽,却渐渐变成了纯礼品,这些礼品又被负载了另外的内容,比如利益、交换等。这些世俗的东西融入月饼中,就把节日那种朴素的美好冲淡了。 

  今天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