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提起的传统节日危机,事实上是自身文化传统断裂所致。在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对传统节日及习俗进行深层的认识。现在,月饼越做越大,中秋节所追求的文化意义却少了,这很值得深思。中秋节传承下来的最浓重的思想应该是团圆——小至家大到国,这也正符合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个民族身份的象征。全球化浪潮裹挟着大量的文化产品和价值理念冲击着每一个民族国家。许多文化价值观念企图在交流、交融、交锋中寻求共识。然而,文化的普遍认同需要时日。传统节日蕴含的价值理念和取向是保持一个民族国家文化自信和自觉的核心要素,要想在现代化浪潮中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和强势地位,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十分必要。
两圆相遇,其情永驻
我们出生在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却成长在一个有着米老鼠玩具、跨国公司、卫星电视、互联网络、奔驰汽车的城市。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看的是好莱坞大片,栖身的空间已经与世界紧密联为一体……
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我们失去了对昔日中秋节的眷恋,却痴迷于对圣诞节和情人节的欢呼。我们的思想意识正在逐步走向西化,却丝毫没有察觉到这种变化的危害。我们以什么视角与姿态面对世界文化的一统化呢?
记得离家的第一个中秋,离开父母还不到一个月,感觉自己像断了线的风筝,中秋将我对人生的感伤第一次聚拢。从此感悟到,薪火相传的节日总有一些含情脉脉的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使人间充盈着温情与暖意。这样一种价值,千金难买。
这些人类美好的情愫,是需要通过生活来感受的。放假的需要,概在于此。但是现在,一家人在一起从容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我们失去的不是一天两天的假期,而是人间美好情感的感受、是人世间美好情怀的积淀与回味。在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淡漠中,慢慢地,我们许多传统节日消失了。
现代人过中秋节,再看不到祭月拜月、耍满天星、摸秋、演皮影戏这些节目了。有社会学、民俗学专家呼吁,淡化传统节日就是淡化民族认同。传统节日并不是简单的农业文明或工业文明的遗传,而有许多人心灵深处共性的东西在里面,这些人类灵魂深处的东西,绝不是可以轻易被“现代化”的。
另一方面,如果不改进我们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依然吃喝当头、人情送礼当道,那么,就算是中秋节定为法定节日又如何?无非是又给了国人一个吃喝的借口和人情往来的理由,无非让其成了商家狂欢节,把传统节日的文化功能阉割殆尽,使之成为不伦不类的经济猎物。
“两圆相遇,其情永驻”。现代文化要发展,就要继承传统的核心内容,要走人和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让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是世界在中国的团圆,也是大自然和人的团圆。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