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写吧 >> 合同范文 >> 正文
生态伦理思想三个层次辨…
摄影金像奖“造假”:折…
城市发展与文化生态多样…
越古越是“原生态”?
中国文人的生态:从汪曾…
对“原生态”文化现象的…
四川瓦屋山出“水怪”?…
生态农业示范区管理委员…
保护生态环境塑造洁美小…
生态建筑的来龙去脉
最新热门    
 
生态市建设方案(1)

时间:2010-1-23 11:28:05  来源:不详
,形成以若干骨干产业集团为主体的生态经济网络和以江湖河网为特色的水乡生态景观格局,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目标:生态市建设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重点示范区域(城镇、村、厂、场、景观带)及重点示范项目生态建设完成并向面上推广;重点行业(光合资源业、人文商旅业、人居建筑业)腾飞,重点产品(食品、旅游服务)走向国际市场。可持续发展能力由0.44达到0.64,进入Ⅱ级阶段。
第三阶段:深化期2011─2020年,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深化生态文化建设,巩固和完善已基本形成的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环境优美的生态城镇体系、文明和谐的生态文化体系和科学高效的能力支撑体系。
目标:实现生态市建设各项指标,基本实现乡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产业生态化、社会文明化以及城乡生产、生活、流通、还原



和调控的现代化、知识化、网络化和生态化。生态经济高效发达,各类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人的健康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生态文化得到普及,城市管理和法制水平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达到0.85,进入“优良”的Ⅰ级阶段。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本规划的三个时段只是建设生态市的初级阶段。必需经过至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才能全面实现生态市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使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接近理想水平。

 

 

 

 

 

图2-3 扬州生态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标
第11条 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
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属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范畴。从扬州实际出发,建立评价指标25项,考核指标88项,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的各方面,分三大类9个部分。
生态市建设考核指标由创建生态市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考核指标构成,基础考核指标见表2─1 至2─3。评价指标见表2─4,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结果见图2─3。表2─7为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全国生态示范区验收标准”,作为启动期建设的评价指标。从表2─5和表2─6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发展状态:目前扬州的发展状态指数较低,主要原因是经济总量水平较低和水环境质量状况较差,但空气质量状况较好。发展状态综合指数随着规划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长,到2020年可以达到Ⅰ级良好水平。
发展动态:目前扬州的发展动态相对于发展状态和发展实力指数较好,综合指数达0.35,主要原因是社会公平性较高,环保举措得力,社会发展态势较好。但与苏南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态势仍不容乐观,畜禽粪便等引起的面源污染仍在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性指数逐渐下降,当经济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社会公平性指数又逐渐上升而达到优良水平。总体上,发展动态综合指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迅速增长,2020年可达到Ⅰ级良好水平。
发展实力:目前扬州的经济发展实力不强,反映在固定资产投资,从事研发人员比例以及企业ISO14000认证率都不高。市民环境知识普及和参与率也有待加强,生态环境改善任务艰巨。发展实力综合指数当前属于较差水平,不过随着规划时间的推移发展实力将迅速增强,到2020年可达到Ⅰ级良好水平。
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目前扬州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发展起点低、环境欠债多且要求高、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对区域水质的要求高。由于生态市建设的开展,到2005年将摆脱生态经济的贫困态进入Ⅲ级水平,到2010年达到小康态进入Ⅱ级水平,2020年扬州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达到优良态进入I级水平,但离理想状态尚有15%的差距,说明扬州市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努力和积累。
生态市建设的基本条件:
• 制订了《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颁布实施。
• 全市80%以上的县达到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县建设指标要求,城市建成区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并获命名。
• 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县(含县级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 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