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从当前司法现状看儒家之…
所谓“儒家社会主义共和…
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
金融危机形势下弘扬儒家…
谈儒家的伦理思想与传统…
从儒家意识形态话语建构…
从儒家思想看《水浒传》…
从儒家“文道统一”的文…
“长治久安”:儒家的治…
《文赋》与儒家文学观
最新热门    
 
儒家节欲观的现代意义

时间:2009-8-8 16:36:22  来源:不详
得提出一说的是,戴震直接把"天理"与"节欲"说联系了起来。他明确地说:所谓天理,就是要节制人的欲望而不至于无限度地放纵欲望。所以说,欲望只是不应当无限度地放纵,而不是不应当有。有欲望而能节制它,使欲望既不超过它应有的限度,又不是达不到它应有的满足,这难道能说它不是天理吗[20]?这些论述,可以说都是与荀子的"节欲"说、"导欲"说前后相呼应的。


    人类欲求的无限度追求,从大处说破坏了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恶化了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从小处说也直接影响到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此外,无可讳言,当今世界和社会上有许多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不安定,也是与无限度地追求私欲的满足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不是禁欲主义者,但也反对纵欲主义。我们须要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一副健康的身心。为此,我们今天很有必要大力宣传一下儒家丰富的"节欲"、"导欲"、"养欲"理论,用它来认真地合理地规范一下现实中的人类生活的欲求,让人类从那无尽欲求的桎梏中摆脱出来,把当今人类生活的格调和情趣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注:

  (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3)"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

  (4)"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5)"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

  (6)荀况所反对的"寡欲"说,主要的并不是孟子为"养心"而提倡的"寡欲",而是宋钘学派那种认为"人之情欲寡,而皆以已之情为欲多,是过也"(《荀子·正论》),"蔽于欲而不知得"(《荀子·解蔽》)的偏面性观点。

  (7)"欲不待可得,所受乎天也。""凡语治而待去欲者,无以道(导)欲而困于有欲也。凡语治而待寡欲者,无以节欲而困于多欲者也。""心之所可中理,则欲虽多,奚伤于治?……心之所可失理,则欲虽寡。奚止于乱。""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荀子·正名》)

  (8)"所受乎天之一欲,制于所受乎心之多计,固难类所受乎天也。""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恶死甚矣,然而人有从生成死者,非不欲生而欲死也,不可以生而可以死也。""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天下莫之若也。"(《荀子·正名》)

  (9)如荀子所批判的它嚣、魏牟的学说,即是所谓"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荀子·非十二子》)他还说过:"天下害生纵欲。"(《荀子·富国》)

  (10)"纵情性,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荀子·性恶》)"故欲养其欲而纵其情。……夫是之谓以己为物役矣。""故向万物之美而盛忧,兼万物之利而盛害,如此者,其求物也,养生也?粥(鬻)寿也?"(《荀子·正名》)

  (11)"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足,是人之情也。今人之生也,方知畜鸡狗猪彘,又畜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布刀,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约者有筐箧之藏,然而行不敢有舆马。是何也?非不欲也,几不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于是又节用御欲,收敛畜藏以继之也。是御己长虑顾后,几不甚善矣哉。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此而不知也。粮食大侈,不顾其后,俄则屈安穷矣。是其所以不免于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瘠者也。"(《荀子·荣辱》)

  (12)"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荀子·富国》)

  (13)"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例以谓之天职?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盖天只教我饥则食,渴则饮,何曾教我穷口腹之欲?"(同上,卷九十六)

  (14)"孟子曰:养心莫于寡欲。……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周子全书·养心亭说》)"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闻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同上,《通书》)

  (15)"甚矣,欲之害人也!人之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二程集·遗书卷二十五》)"养心莫善于寡欲,不欲则不惑。"(同上,卷十五)"凡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同上《程氏易·损卦》)

  (16)"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朱子语类》卷十三)

  (17)"天理人欲之言,亦自不是至论。若天是理,人是欲,则是天人不同矣。此其原盖出于老子。"(《陆九渊集》卷三十四《语录上》)"天理人欲之分,论极有病。"(同上,页三十五《语录下》)

  (18)"天理原不舍人欲而别为体。"(《周易内传四上》)"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读四书大全说》卷四)"人欲之大公,即天理之至正矣。"(同上,卷三)"私欲净尽,天理流行,则公矣。"(《思问录·内篇》)

  (19)"夫人之有欲,固出于天,盖有必然而不容已,且有当然不可易者。于其所不容已者而皆合乎当然之则,夫安往而非善乎?惟其恣情纵欲而不知反,斯为恶耳。先儒多以去人欲、遏人欲为言,盖所以防其流者不得不严,但语意似乎偏重。夫欲与喜怒哀乐,皆性之所有者。喜怒哀乐又可去乎?"(《固知记》)

    (20)"理者存乎欲者也。"(《孟子字义疏证》卷上)"人有欲,易失之盈。盈斯悖乎天德之中正矣。心达天德,秉中正,欲勿失之盈以夺之。故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禹之行水也,使水由地中行;君子之于欲也,使一于道义。治水者徒恃防遏,将塞于东而逆行于西,其甚也,决防四出,泛滥不可救。自治治人,徒恃遏御其欲,亦然。"(《原善》卷上)"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是故欲不可穷,非不可有,有而节之,使无过情,无不及情,可谓之非天理乎!"(《孟子字义疏证》卷上)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