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天文时间与时差
与时俱进的现实报告
最新热门    
 
与时俱和——严遵《老子指归》及其对现代和谐社会理论的启示

时间:2009-8-8 16:36:47  来源:不详
来。[⑧]

  “中央”又称为“中主”。严遵云:“在为之阴,居否之阳。和为中主,分理自明。与天为一,与地为常。”(《上士闻道篇》)

  “中央”、“中主”又称为“中和”。严遵云:“睹纲知纪,动合中和。”(《善建篇》)[⑨]

  “和”居中央,是就其和合阴阳而言。阴阳对应清浊、天地,而“和”居其中,故曰“和”居中央。故知所谓“中央”,即“中位”、“中道”。

  “中位”、“中道”皆具有兼统四维时空的内涵,但分别而言,亦可说“中位”、“中道”既有空间的涵义,又有时间的涵义。

  就空间而言,“和”针对着阴阳、天地、五行、万物、万方、百姓、群生,具有广阔的现实背景。如谓“故和者,道德之用,神明之辅,天地之制,群生所处,万方之要,自然之府,百祥之门,万福之户也”(《天之道篇》)、“天地无为而道德无为,三者并兴,总进相乘,和气洋溢,太平滋生”(《至柔篇》)、“天心和,万物丰熟,喜祥屡臻,吉符并集”(《天下有道篇》)、“世主无为……天地为炉,太和为橐,神明为风,万物为铁,德为大匠,道为工作……故能陶冶民心,变化时俗……成遂万物……感动群生”(《圣人无常心篇》)、“载道德,浮神明,秉太和,驱天地,驰阴阳,骋五行,从群物,涉玄冥……此治天下之无为也”(《出生入死篇》)等等。[⑩]


  就时间而言,“和”针对着寒暑、四时,具有久长的历史背景。古代“时”字的本义为“四时”,即春夏秋冬四季。“四时”由二分二至的历法观测而来,在取法于天地的总的价值观念之下,“时”又引申出“时中”的本体判断,以及“时政”的政治标准。“时”必须守其中位,称之为“时中”(宋儒解为“随时处中”),又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易经》)、“与时相应”(《黄帝内经》)、“与时往矣”(管子)、“与时屈伸”、“与时迁徙”(荀子)、“与时相偶”(鬼谷子)、“与时生死”、“法与时移”(商鞅、韩非)、“与时俱化”、“与世偕行”、“与物终始”(庄子)、“与时俱化”、“与时周旋”、“与时变化”(《吕氏春秋》、《淮南子》),等等。

  承周秦诸子之后,严遵也屡屡阐述“与时俱行”之义,如云“屈伸取与,与时俱行”(《以正治国篇》)、“与时变化,神全万物”(《治大国篇》)、“盛衰存亡,与时变化。……与时变化,死而复生”(《柔弱于水篇》)、“进退与时流,屈伸与化俱,事与务变,礼与俗化”(《上德不德篇》)、“秉微统要,与时推移,取舍屈伸,与变俱存”(《上德不德篇》)、“与时俯仰,因物变化”(《得一篇》)、“与时化转,因之修之”(《天下有始篇》)、“与时相随,与和俯仰,不为而自成,不教而民治”(《知不知篇》)等等。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在周秦诸子种种“与时”的句式之外,严遵提出了“与时俱益,日进无疆”(《为无为篇》)的表述。此处“进”、“益”二字同义连用,至少在语词上,与现代理论概念“与时俱进”是最相接近的。

  “和”亦需守其中位。“和”在空间状态下,其“中位”称为“中和”;在时间状态下,其“中位”则称为“时和”。

  《庄子·山木》有云:“一龙一蛇,与时俱化……一上一下,以和为量。”已将“时”、“和”并称。[11]严遵承庄子之后,进一步阐述了“时和”、“俱和”等思想。

  关于“时和”,严遵说道:

  “天地之应因于事,事应于变,变无常时。……而时和先后,非数之所能存也。”(《上德不德篇》)

  “二者(阴阳)殊涂,皆由道行,在前在后,或存或亡。故言行者,治身之狱也;时和先后,大命之所属也。是以君子之立身也……和顺时适,成人之福”。(《万物之奥篇》)

  “虚无以合道,恬泊以处生,时和以固国,玄教以畜民。”(《言甚易知篇》)

  “人主不言,而道无为也。……常于为否之间,时和之元。”(《至柔篇》)

  关于“俱和”,严遵说道:

  “大音希声……无声而万物骇,无音而万物唱。天地人物,无期俱和。”(《上士闻道篇》)

  严遵又曰:“和顺时得,故能长久。”(《知者不言篇》)“乘时而发,和为之恒。”(《以正治国篇》)“与时相随,与和俯仰。”(《知不知篇》)亦均以“时”、“和”并提。

  一旦将“和”提升到“中道”、“中位”的本体层面,而论及“时和”、“俱和”,“与时俱和”一语可谓呼之即出了。

  《老子指归·出生入死篇》曰:

  “夫生之于形也,神为之蒂,精为之根,营爽为宫室,九窍为户门。聪明为侯使,情意为乘舆,魂魄为左右,血气为卒徒。进与道推移,退与德卷舒。翱翔柔弱,栖息虚无。屈伸俯仰,与时和俱。”

  严遵这段话,前言生命之来源,出于天地精气之萃集,而本于自然万物之和谐。继言生命之延续,当与宇宙自然同俯仰,共进退,与自然万物之“和谐”保持其时间上发展上的同步。用今日话语来说,即保持“动态和谐”与“持续和平”。

  除“与时和俱”外,严遵还提到“与和俱行”。

  《老子指归·道生一篇》曰:

  “道虚之虚,故能生一。一以虚,故能生二。二以无之无,故能生三。三物俱生,浑浑茫茫……一清一浊,与和俱行。”

  “与时和俱”意即“与时俱和”,二语了无分别。[12]而“与和俱行”一语亦可以作为“与时和俱”意即“与时俱和”的旁证,同时“时和”、“俱和”诸语亦皆可以作为学理上及字句训诂上的证据。由此基本上得以判定,严遵首倡提出了“与时俱和”的思想。 


  五、“与时俱和”思想的现代启示

  严遵关于“和”论述较多的,便是圣人王者致治的方略。如云:“是以圣人,柄和履正,治之无形”(《大成若缺篇》)、“是以明王圣主,放道效天,清静为首,和顺为常”(《用兵篇》)。这既是汉代政治社会的要求,也符合黄老“君学”的一贯主张。

  严遵说道:

  “上德之君……动作伦于太和,取舍合乎天心。下德之君……动作近于太和,取舍体于至德。上仁之君……心意虚静,神气和顺,管领天地……法禁平和,号令宽柔,举措得时,天下欢喜。上义之君,性和平正……威而不暴,和而不淫。上礼之君,性和而情柔……顺心从欲,以和节之。”(《上德不德篇》)

  《老子》原文论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语句精简,似乎只是意在对政治的五种状态作出评价,而严遵则已将其完全阐释成为五种政治方略。而无论其中何种方略,“和”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由兼统时空的意义而言,“和”即称为“太和”。如谓“昔之帝王,经道德,纪神明,总清浊,领太和”(《善为道者篇》)、“是以圣人……道德为父,神明为母,清静为师,太和为友,天下为家,万物为体”(《不出户篇》)、“以道为父,以德为母,神明为师,太和为友”(《治大国篇》)。

  严遵在“中和”、“时和”基础上,阐述“太和”的思想,这既是宇宙构成说的理想模式,又是社会政治的最高境界。

  严遵“与时俱和”思想的提出给予现代社会的启示,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和”是一个形上本体的概念,“和”体现着宇宙构成的真相,是万物、群生的生存基础。

  (二)“和”是一个既内涵空间又内涵时间的概念,也就是说,“和”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和”具有“时义”。

  (三)“与时俱进”一语的字面含义,是“同时代一起前进”,或“随时间而进化”、“和时代保持同步发展”等。“与时俱进”的“时”,可以解为“时间”、“时代”;“俱”解为“同时”、“同步”、“一起”;“进”可以解为“进步”、“进化”、“前进”。这句话的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有二个主语,一是人们自己,在语句中省略了,二是“时间”或“时代”,整个句意就是“人们以及时代一起在前进”。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有一个主语,即人们自己,“时间”或“时代”则是目的状语,整个句意则是“人们保持着与时代的同步发展”。“与时俱进”所强调的是一种方向性、时间性,它所体现的是一种进化观、发展观。由于古今语义的变化,加之受到成语的限制,整句特别是“时”字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与时代的什么同步发展?前进到时代的什么地方?这里,或许可以认为,“与时俱和”启示我们为“与时俱进”充实起一个目标:与时代的和谐局面同步发展,向着时代的和谐目标一起前进。

  严遵由阐发老子学说而提出的“与时俱和”思想,恰将“与时俱进”与“和谐社会”两种现代理论概念联接起来。

  (原刊《船山学刊》2008年第1期,发表时删节了注解。)

  [①] 老子的政治思想有“无为无不为”与“贵柔”两个方面,其中“无为无不为”是由形而上的道论、亦即绝对的“大象无形”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引申出来的;“贵柔”是由形而下的“器”的层面、亦即相对的“有无相生”的逻辑思维形式中引申出来的。参见张京华:《论老子之学术归止》,刊《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第1期。

  [②] 关于道家与儒家学说体系之异同,参见张京华:《儒道天人坐标体系》,刊《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③] 在现代汉语中,“和”只作为普通名词、动词使用。而在古代,“和”既有专业技艺的背景,又有抽象名词概念的内涵,是标准的哲学范畴。由“和”之概念,可以标示出道儒两派截然相反的学术方向,更可以透露出上古天下学术出于“王官”的史实。参见张京华:《说“和”——从音乐术语到哲学范畴》,刊《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④] 近年中,笔者对于“与时俱进”诸理论概念之国学素地与现代超越,曾加梳理,参见:《说“和”——从音乐术语到哲学范畴》,刊《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说“时”——中国古代的“时政”思想》,刊《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从传统四时循环论到现代时间进化论》,刊《韶关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与时俱化”——中国古代变化观》,刊《中南林业大学科技学报》2007年第2期。

  [⑤] 严灵峰:《辨严遵〈道德指归论〉非伪书》,载严灵峰辑《无求备斋老子集成初编》第一册,台北艺文印书馆1965年版。

  [⑥] 蒙文通:《严君平〈道德指归论〉佚文·序言》,载蒙文通《道书辑校十种》,巴蜀书社2001年版。

  [⑦] 见郑良树:《从帛书〈老子〉论严遵〈道德指归〉之真伪》,中国古文子研究会第三届年会论文(1980,成都),后刊《古文字研究》第7辑,中华书局1982年6月出版;《论严遵及其〈道德指归〉》,载郑良树《老子论集》,世界书局1983年版;《〈老子〉严遵本校记》,刊《书目季刊》(台湾)1999年第3期;郑良树《续伪书通考·道德指归论》,台湾学生书局1984年版;郑良树《疑古与复古——论古籍辨伪的方向》,载郑良树《诸子著作年代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

  [⑧] 关于“和”居宇宙之中,王安石曾有一种文字学的阐释,所作《字说》解老子“冲气”之“冲”(繁体作“沖”)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