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关于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起卦法时间以早上最…
六爻卦书中传统结论的思…
易学传奇人物
端午节的传统开运习俗
传统建筑的朝向
传统的纳西族居民平面布…
开发商应读懂传统建筑风…
风水之学与传统释道之学…
传统风水在相地时,有地…
最新热门    
 
儒学传统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时间:2009-8-8 16:38:30  来源:不详
近几百年间,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而中国相对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中国的经济渐渐落后于人。封建社会重农轻商的国策已经不符合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受到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市场经济没有得到认识和确认,中国人没有机会在商品经济的领域发挥个人的潜能。
  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建立起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再次使中国文化传承下的个人有机会得到释放潜力的空间。“趋上心理”导致的“争先恐后”行为蕴涵着巨大的潜力。从亚洲近代历史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儒家文化加上市场竞争机制就等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不仅在较早实行市场经济的中国台湾、香港得到印证,在通过改革开放建立市场机制的中国大陆得到印证,而且在受到中国儒学文化深刻影响的国家如日本、新加坡、韩国也得到印证。另外还可以观察到,各国的华侨华人在当地商业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遍布168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多达8700万人,他们手中拥有的资金高达2万多亿美元,接近2005年中国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华人华侨的工商业活动,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防范儒学文化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改变是巨大的。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工业化进程使得劳动力必须从农村转入城市。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界限被逐步打破。股份制逐步成为企业的主要方式,使得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存在的空间逐步缩小。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拜金主义逐步取代了官本位观念。科技的迅猛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世界各国的距离,加速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速度。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至今,已经在慢慢地与世界各种文化相融合。某些原来具有阶段性积极意义的做法有可能慢慢不适应新的社会条件。
  市场竞争所带来的不平等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社会不安定。这个限度是可变的。随着农业人口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全民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世界各国交流频繁等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大众平等的观念也在逐步提高,不平等的忍受阀值逐步降低。所以,经济的发展不可以长期建立在原有的传统观念里。建立和谐社会,就是要在保证一定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我国的企业文化表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我国家族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体制和传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凝聚力强,决策效率高;劣势是不能任人唯贤,开放性差,决策科学化弱,家族与非家族成员的矛盾等等。家族式管理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病:趋向于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这有可能导致领导层的能力退化,趋向于任命俯首听命的人而不是能力强的人。一般人用能力比较强的甚至比自己能力强的人会心有顾虑,不希望别人有一天会站到自己的上头。于是,提拔的人往往能力都是比原来在位的能力低,长此以往,领导团队的能力就会慢慢退化,导致企业的竞争能力下降,企业的生存能力下降,企业寿命短暂。20世纪的最后10多年里,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年到4年,企业集团的平均寿命为7年至8年。姚圣娟的研究认为,绝大多数中国的家族企业最长也只有2代人的寿命。随着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家族式管理观念应该要慢慢地淡化。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上个人潜力释放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这类经济体本来就是个人负责的。另外一种是公有制经济单位中的责任承包制。从1979年开始普遍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推广首钢经验,实行生产责任制。在以后的年代里,各种各样的承包制几乎无所不在。例如建筑工程的发包,再转包;整个工厂在一段时期内承包给个人经营;企业中生产单位的产量承包。保险业企业中业务员的业务量承包;商店营业员的底薪基本业绩承包和超额业绩提成;非企业的医院各科室以及学校各系部创收的承包。这说明在当前的管理水平条件下,承包制确实是有效的办法。它激励个人去努力工作达到规定的效益。另一方面,承包制的普遍存在,恰恰反映了管理水平的低下以及无奈。法制观念淡薄,契约观念淡薄,单位的上层领导人缺乏对中下层负责人的有效的制衡权威和协调能力。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小作坊式的承包经营方式将会显得缺乏效率,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适时的改变经营方式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以儒学礼治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儒学传统文化总的来说发挥了诸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在工业化的新时代,它也有不少消极影响。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研究这种作用的存在机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发展方向,注意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