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究竟还有多少官员子女在…
大学校园里都是晃动的大…
冒名上大学现象后暴露出…
湖南官方首次通报冒名顶…
大学毕业求职最有用的十…
广佛边界学生有望就近入…
学生违反纪律被体罚致死…
中组部等出台文件  明确…
美国的大学教育
学生是顾客,顾客是上帝
最新热门    
 
在大学生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路径探讨

时间:2009-8-8 16:38:31  来源:不详
发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优化教育过程,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提升大学生的理想追求
  
  要借鉴国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先进经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首先,必须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尤其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培养的方式方法。如美国在家庭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弘扬和培育孩子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韩国把爱国主题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立了一套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的国民伦理教育体系;新加坡通过法制实践培养国民的法律意识,使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得益彰。这些培养方式,对于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其次,要引导大学生通晓事实、探求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校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不仅热爱祖国的辉煌成就,也包括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无知与错误决策的检讨,对苦难与屈辱的缅怀,并学会对他国文化的尊重”[3]。从而增强对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和长期积累的问题的认识能力,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最后,在民族精神的培养中,要引导大学生把内在的思想认识外化为志向行动。大学阶段应引导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发展方向,自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为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荆惠民.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2]毛志成.冷静去听“我爱中国”[J].读者,2007,(13).
  [3]魏剑美.变味的爱国主义[J].读者,2007,(6).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