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从当前司法现状看儒家之…
当前古文论研究中的困惑…
论当今中国学术之弊
论当代文论与中国古代文…
关于当前文艺学学科反思…
把握当前文艺思潮的正确…
核心价值观与当前文艺的…
“泛意识形态化”倾向与…
趋零距离与文学的当前危…
当前的报告文学状态
最新热门    
 
论当前农村的孝文化建设

时间:2009-8-8 16:38:48  来源:不详
摘要 传统孝文化在广大农村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原有孝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当前,我们要坚持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原则,对孝文化进行辩证分析,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孝文化的优良传统,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 辩证分析;现状特点;建设思路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宝贵的精神动力和思想财富。以尊老爱幼、尽孝讲和、孝行天下为主要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几千年来,孝文化为维系家庭和谐、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们要坚持继承与批判、纳故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农村的孝文化建设。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重要条件。
  
  一、传统孝文化的辩证分析
  
  对孝文化进行辩证分析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孝文化的优良传统,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当前,传统孝文化仍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一,敬亲养亲的思想,维持了家庭的和谐。“孝”最基本和核心的含义就是“事亲”,而且不仅要在物质上奉养亲人,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尊敬亲人。能做到这样,年老的父母就不会因为衰老而没有生活的保障,他们的心灵就不会孤独和空虚。其二,修身养性的思想提升了人的道德水平。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是重视人性修养,修身以孝德为根本,以温良恭俭让为原则,以克制自我为方法,以忘我无私为衡度。其三,博爱的思想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互助、友爱,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教以忠,所以敬天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为人兄者也;教以忠,所以敬天下为人君者也。”(《孝经》)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更是让人明白易懂,能学会做。其四,谏诤的民主平等思想,对为父者的不良行为有监督牵制作用。“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当然,传统孝文化也有消极的因素。首先,宣扬不近人情的愚孝,如郭巨埋儿、黔娄尝粪等。其次,把孝神化和泛化。表现为:一是宣扬因果报应、天赐神助。如大舜孝感动天,孟宗“哭竹生笋”等。二是“移孝作忠,忠孝相通”的统治阶级意志,使孝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地位的工具。再次,强调无违亲意,绝对服从,即孔子主张的“无违”。孟子说:“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这种无违思想导致了父子之间人格上的不平等。另外,传统孝文化还提倡“父母在,不远游”等保守的思想观念。说明的是,在现代社会,传统孝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大部分已不可能有存在的条件。新时代的孝文化更多的是积极因素,要大胆地继承和弘扬。
  
  二、农村孝文化的现状特点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奉献爱心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广大农村有所淡化,不赡养父母、婆媳不和、邻里纠纷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传统的孝文化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原有孝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第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观念受到冲击。随着城镇经济发展,大量青年农民进城务工,他们几个月、半年甚至一两年才回家探望父母。老人们自己单独生活,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子女的照顾。相反,不少老人还要替外出务工的子女照料孙辈。第二,缺乏精神上的孝敬慰藉。随着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拉大,老少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得更加困难。很多子女除了每月或每年定期给老人送去生活必需品和生活费用外,很少问寒问暖、体贴关爱。第三,少部分子女拒绝赡养老人。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部分人重利忘义、金钱至上,不尽孝道。有的甚至认为年老的父母是自己致富路上的绊脚石,兄弟姐妹间互相推诿拒绝赡养父母,使已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生活无着落。第四,家庭的重心由尊老变为抚幼。传统家庭是建立在“长幼有序,等级森严”家长制基础上的大家庭结构,家庭的基本轴心是纵向的亲子关系,长者在家庭中享有无上的权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数代同堂的链式家庭已经发生“裂变”,家庭的轴心转变为横向的夫妻关系。老年人已经成为家庭中的“弱势”或“次弱势”群体,“老少倒挂”的现象日渐突出,出现了“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甚至“爱幼不敬老”的倾向。第五,失去一个良好的道德评价大环境。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改变了过去那种以集体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劳动的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家一户的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使村民接触的机会变少,相互监督和奖惩的道德评价活动少了,子女对老人是否尽孝别人无从得知。加之,近年来大量农民外出,他们即使不孝敬老人,也听不到别人对他们的指责。与此同时,传统孝文化中消极落后的思想继续存在并有所蔓延。例如,有的人由于攀比心理作怪,父母死后大办丧事,费用动辄几千上万元;有的人推崇多子多福,不择手段地为家庭延续“香火”;重男轻女思想仍然严重,养儿防老、传宗接代仍然是当前农村生育观的主流……如此等等,反映出当前农村孝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三、农村孝文化的建设思路
  
  第一,坚持与时俱进,构建新型孝道。传统孝文化随着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而不断更新,今天我们同样应当从与时俱进的视角对其进行取舍,树立起正确的孝道德观。具体而言,一是要注重情感慰藉,“敬养父母”。孝不仅包括儿女对父母的赡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尊敬父母,使父母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子女的拳拳孝心。正如孔子所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二是要树立“厚生薄死”的观念,反对形式主义。父母在世时要尽心敬养,让父母能够在有生之年安享幸福,当其去世后丧葬祭礼则量力而行,逐渐以“厚养薄葬”代替“厚葬久葬”。对于父母在世时不孝敬、死后却大操大办丧事以示孝子的行为应予以抵制。三是要强调人格平等、互尊互重。平等是构建农村孝文化新理念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孝道”是报恩与友爱的整合。其本质是平等友爱,不再是唯父母之命是从的愚孝,也不是要求子女用无尽的补偿和牺牲来报答父母。四是要抛弃一些陈腐落后的孝观念。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宗接代观,“养儿防老”的重男轻女思想等。
  第二,加大宣传教育,强化孝德意识。对孝道德的宣传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通过新闻媒体等多种舆论工具,认真宣传遵循孝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人们尊敬父母的自觉意识,使人们逐渐明确尊老爱老的社会意义,在群众中形成尊老爱老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风气。当前,还可以用孝道文化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达到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目的。二是树立敬老的先进典型,使广大村民有赶学目标。比如开展评选“孝亲敬老之星”活动和推评“好儿好媳”、“好公好婆”、“爱心妈妈”等为主要内容的“德孝工程”建设等。这些敬老典型是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教育的生动教材,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让人们真正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三是利用各种健康活泼的文艺表演形式,热情讴歌尊敬父母、照顾老人的好人好事,以生动形象的艺术魅力把正确的孝道德观念灌输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鼓励人们认真处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让所有的老人真正感到老有所养、老有人敬。四是搞好孝道德的启蒙教育。正确的孝道德启蒙教育,常常影响到一个人一生对待老人的态度。因此,孝道德教育要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在学校德育中也要通过开设孝道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尊老敬老的道德要求。当然,作为父母更要言传身教,以身示范,通过潜移默化使孩子形成孝敬老人的优良品质。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使尊敬、关心、爱护老人蔚然成风,使孝道德要求由社会规范转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使农村“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互帮互助”的新风尚更加浓郁。
  第三,完善法制建设,严惩不孝行为。依法养老,建立和完善老年法律法规体系,是弘扬孝文化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当前,我国农村孝道德规范基本上是靠个体良知和群众舆论得以落实的,没有行之有效的具体机制。如村委会既不能在村集体中树立孝之典型,又不能对不孝行为加以制止,或者只是停留于劝说层面而没有制约不孝行为的有效办法。因此,动用法制手段规范人们的孝德行为,强化人们的孝德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如农村有的地方实行了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敬老保证书》和《继承财产办法协议书》等,大大减少了赡养纠纷,保障了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这些探索对在新形势下搞好农村孝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提倡和推广。同时,1996年10月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老年人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权益与保障。为亿万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护盾。今后,除了加强养老安老的法律制度建设外,还要加强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并加大执法力度,对不尽养老义务的人给以严厉惩罚,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和谐文化。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弘扬孝文化上升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高度来认识。在思想上重视孝文化,在生活中践行孝文化。在工作上推进孝文化,加强领导,采取措施,合力推进孝文化建设。从而使尊老爱幼、尽孝讲和、文明礼仪、诚信守法的传统美德在广大农村进一步弘扬,进一步发挥孝德文化在维护代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