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日本博物馆的兴旺:工作…
干事是干部的立身之本、…
如何知道祖上风水的兴隆…
2009年商铺风水的兴旺之…
公司风水事关公司的兴衰…
公司风水策划关系企业的…
公司风水格局与公司的兴…
公司风水的兴隆之道
楚歌、横吹鼓吹与相和歌…
早期章门弟子与“民俗学…
最新热门    
 
花部的兴盛与扬州地域文化

时间:2009-8-8 16:38:57  来源:不详
广泛参与有关。花部剧作,“问用元人百种戏”或明传奇,但在情节、排场等方面做了大量改动,已远非本来面目。如《打店》,很可能是从沈琛《义侠记》中“释义”一出化出,但加大了插科打诨与调笑,使喜剧色彩变浓,显然是经过了文人的再加工。扬州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类书院亦甚多。据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三载:“扬州郡城,自明以来,府东有资政书院,府西门内有维扬书院,及是地之甘泉山书院,国朝三元坊有安定书院,北桥有敬亭书院,北门外有虹桥书院,广储门外有梅花书院。其童生肄业者,则有课士堂、邗江学舍、角里书院、广陵书院。训蒙则有西门义学、董子义学。”这些教育机构,培养出一大批文学人士。乾隆之时,著名文士如朱孝纯、姚鼐、王文治、张宾鹤、朱贫、罗聘、张道渥、陈祖范、杭世骏、周升桓、蒋宗海、金兆燕、蒋士铨、赵瓯北、王嵩高、李保泰、谢溶生、任大椿、洪亮吉、孙星衍等,均曾在此留恋不去,或寄居于此。扬州一代成了文人的渊薮。马日瑁、马日璐兄弟的小玲珑山馆,江春的康山草堂,亦是延揽文人之地。
  诗词唱酬,看戏赏曲,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文人观赏戏剧的眼光,一般都比较苛刻,这为花部戏班在名优、名班林立的扬州生存带来了难度,势必在演技上下大力气,何况文士中不乏赏曲名家。如“好诃曲”的程志辂,“凡名优至扬,无不争欲识”。“山中隐君子”詹政,能指出戏班“数日所唱曲”,“某字错,某调乱”,令“群优皆汗下无地”。文人对戏曲活动的参与,使得花部表演艺术渐趋提高,则是不争的事实。
  由上述可知,任何一种艺术样式的兴盛与发展,都是多种社会条件、文化因素合力的结果。花部当然也不例外,是扬州特有的地域文化沃土,培育出这枝文艺新芽。扬州富商众多,又是文人渊薮,二者之间交往频繁。如此一来。使得商人在追逐刀锥之利的同时,又多了几分书卷雅气。与此相对应的是,文士们在舌耕笔播的同时,对商人习气以及世风流俗,由排斥、拒纳转而为宽容与认可,眼界上开阔许多。富贾与文人的融汇与互动,促成了扬州一地兼收并包、较为开放的社区文化。“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人,一定会挑选合乎他们性格的娱乐”。正如有人所说:“客观形势与精神状态的更新一定能引起艺术的更新”,花部戏曲基本形态的形成,正与这种特殊的社区文化密切相关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