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中国古典诗歌文艺批评中…
中美研究型大学校长学术…
中美冲突趋向“非零和”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
中美商务谈判风格差异的…
中美文化交流与对策
最新热门    
 
中美慈善文化差异及形成原因探析

时间:2009-8-8 16:39:03  来源:不详

  [摘 要] 阐述了中美慈善文化的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民众捐赠积极性、捐赠的数额、慈善机构的数量和类型以及慈善机构的性质等方面。从传统价值观、慈善组织公信力和慈善法等方面分析中美慈善文化不同的原因,并对推进我国慈善文化发展提出了五点建议。

  [关键词] 中美慈善文化;慈善文化特征;传统文化;财富观

   Abstract:This essay state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Sino-US charity culture reflected in the enthusiasm of the public in donations, the amount of donations,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and the character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This essay also analyses the factor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differ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values, credibility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and the laws of charity. Lastly, this essay puts forward four pieces of advice on developing Chinese charity culture.
  
  Key words: Sino-US charity culture; characteristic of charity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ception of wealth
  
  1 慈善文化的含义
  
  慈善即“仁慈善良”,“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换言之慈善是人们从慈爱、慈悲和善意、善良等意识出发,从事实际的善事、善举等行为举动,是一种人帮人的活动。因此慈善是人对人的一种心态 , 是一种道德观念,包括同情心、怜悯心、仁爱之心、博爱之心等,又是指建立在仁慈和慷慨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和相互帮助的自觉自愿的互助行为 ,是发自内心的“善待别人 ,善待社会 ,善待自然”的精神和理念的体现。慈善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慈善行动和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柱,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意义上的慈善文化是基于对和谐、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注重社会道义 ,强调社会责任 ,更多地考虑社会分配的公正性 ,把从社会得来的利益 ,再回报给社会 ,具有自愿性、社会性、平等性的特点 ,其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 ,其精髓在于个人对正义、和平和集体福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博爱、给予、利他、济世是慈善文化的基本内容[1]。随着社会的发展 ,慈善事业的功能、慈善活动的内容也逐渐扩大 ,由对特殊不幸者的施舍 ,拓展到对公共生活的关注 ,如教育、法律、宗教、科研 ,甚至环保等领域。
  
  2 中美慈善文化的共性
  
   “charity”(慈善),源自古法语“基督之爱”(Christian love),意为“为上帝而普爱众生 ”,带有浓厚的宗教 (基督教 )色彩。现代英汉词典将其解释为:“willingness to judge other persons with kindness”;“neighbourly love”;“help the person with money ,food”,即富有同情心、怜悯心;博爱;救济,施舍等。《美国传统字典》解释其为Benevolence or generosity toward others or toward humanity(对他人或人类的仁慈或慷慨);Indulgence or forbearance in judging others(对别人的宽容或耐心);Provision of help or relief to the poor; almsgiving(向穷人提供帮助或救济);An institution, an organization, or a fund established to help the needy(为帮助穷人而建立的机构、组织或基金会),也就是慈善、博爱;宽厚、仁慈;救济,施舍;慈善机构,救济基金等意思。由此看来,美国慈善文化包含丰富的内涵,主张博爱,仁慈,要善待他人,帮助他人。
  虽然“慈善”一词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但慈善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在中国早就已经出现。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观是“仁爱”,“仁爱”也是中华炎黄子孙两千多年来的主要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孔子倡导 “仁者爱人”,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2],他把为他人着想、宽怀容人、恩惠助人等当作“仁”。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说,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3]52。孟子认为所有仁爱之行,慈善之举都是发自人的内心深处,“不忍人之心”是人们从事善举的动机所在。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发,孟子又提出“仁政”,即君主有了“仁爱之心”,方能施行“不忍人之政仁政”。当然这种仁政也包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20之意。
  综上所述,中美文化里都蕴含着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尊重人、爱护人、同情人、关心人、帮助人和善待人,归结起来就是人道主义精神。即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幸福的同时必须尊重他人和爱护他人,每个人都不应该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命运漠不关心。慈善作为一种乐善好施、扶危救困的助人行为,之所以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国家和社会中并有所发展,就是因为世界各国文化都具有相同的道德价值观——慈善。
  
  3 中美慈善文化的不同特征
  
  尽管中美慈善文化具有共同的价值观,但其共性不能掩盖存在于中美两国慈善文化上的明显差异。中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中美慈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征。
  3.1 美国民众捐助积极性较高,而中国则偏低
  据人民网报道,中国每年的捐赠大约有75%来自国外,15%来自国内的富人,10%来自平民百姓。美国10%的捐款来自公司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85%的捐款来自民众[4]。 1998年美国有 70%的家庭向国内外慈善活动捐赠,2000年该数据为 90%,人平均捐款 1 000美元以上;我国到2002年,人均只有 0.92元人民币。直至2006年我国社会捐赠资金约100亿元人民币,占不到GDP 0.1%,其中企业和组织捐赠超过80%,社会公众捐赠仍不到20%[5]。显然,美国慈善事业的主力军是非营利的慈善组织和社会公众,而我国参与慈善活动的民众很少,这当然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
  3.2 美国捐赠数额大,而我国则相对较小
  据人民网,截至2004年底,中国慈善机构获得捐助总额约50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中国2004年GDP的0.05%,而美国同类数字为2.17%。2005年社会民间和官方的慈善机构接受的捐赠款共约60多亿元人民币,但这个数目仅占当年18万亿GDP的0.02%,而美国的慈善组织接受捐赠额为2 830.5亿美元,占GDP比例为2.17%。中美慈善捐款金额的差距显而易见。
  2006年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0.4% 的人口掌握了70%的财富,美国是5% 的人口掌握60%的财富。而根据胡润中国慈善榜统计,从 2003 年至2007年4月榜上的 100 位慈善家共捐赠了近 95 亿元,其中2006年为56亿元,捐赠额约占他们财富总量的 4.8% 。2005年百富榜的前4名,所有的捐赠加起来还不到4 000万元人民币[6]。中国的富豪是吝啬的,与此相比,美国的富豪则慷慨之极。例如,继巴菲特捐出375亿美元(约其财富85%以上)之后,美国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将自己580亿美元全部捐给了其名下的基金会,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撼。
  3.3 美国慈善机构数量多且类型多样,而我国慈善机构少且单一
  我国民政部统计结果是:截至2005年底,全国各类民间组织已发展到31.5万个, 其中基金会999个。而美国的非营利性慈善组织共有 140多万家,既有财力雄厚的大型慈善基金会如卡耐基基金会、盖茨基金会等,又有各教会附设的慈善机构,也有规模较小的社区组织,慈善组织遍及各个社区,比邻于医院、企业、学校。
  3.4 美国慈善活动民间性很强,而中国慈善活动行政色彩浓厚
  我国慈善组织的形成具有显著的行政派生性特征,现存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慈善组织,都与政府行政部门存在 “血缘”关系。例如中华慈善总会主要是依托于民政部建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是从团中央分化出来的等。真正来自民间的大规模的慈善组织极少。我国的慈善工作通常是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依附于政府机关运作 ,受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直接干预较多 ,具有浓厚的行政强制色彩 。美国是市场体制高度发达的国家,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形成已久,政府制定了完善的法律,以规范数量庞大的各类慈善组织、机构的活动,引导国内民众积极向慈善组织捐献,而政府一般不以行政方式直接介入慈善捐献活动,其慈善具有自愿性、独立性和自发性。

  4 中美慈善文化产生不同特征的原因
  
  4.1 传统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中美民众慈善意识强弱
  中华民族的慈善文化主要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孔子提出“仁者爱人”,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仁爱”说,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在他看来,慈善之举都是发自人们内心深处。换言之儒家传统强调慈善的道德教化功能,认为慈善行为受到内在道德力的驱使,行善与否是个人的道德操行,由此将慈善作为一种自律要求,对社会成员是否参与慈善活动较为宽容,无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