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与识人的智慧
八卦与识别人的“八征法…
八卦与识人的智慧:震―…
八卦与识人的智慧:巽―…
八卦与识人的智慧:坎―…
八卦与识人的智慧:坤―…
八卦与识人的智慧:艮―…
八卦与识人的智慧:离―…
八卦与识人的智慧:兑―…
当中国人的谋略演变为耍…
最新热门    
 
简论人的本质

时间:2009-8-8 16:39:28  来源:不详
[摘 要]人的本质,是人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人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是人在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潜在状态,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本质表现形式。
  [关键词]人的本质 人的需要 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是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始终将人与其它动物明确区分开来的人内部所具有的规定性,是人在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中,马克思立足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有三种提法:劳动[1]、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2]、需要[3],这三种提法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问题的一些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揭示出了人的本质。因为劳动、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这些都是人所具有而其它动物所不具有的规定性。其中,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提法为较多人所接受。我们知道,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马克思明确指出,费尔巴哈“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因此,本质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4]也就是说,费尔巴哈不是从现实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出发去研究人的本质,而是撇开人的现实生活和具体联系,孤立地考察人,用这种方法去研究人的本质,费尔巴哈所指出的抽象的理性、意志、心,也只是关于“类”的自然本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这里,马克思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历史唯心主义者关于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正确地揭示出了研究人的本质的途径和科学方法,从现实的、活生生的具有复杂社会关系的人出发去研究人的本质;指出了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所以,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身上寻找到始发性根源。反过来说,正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才有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指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6]恩格斯明确指明了在人身上也存在着摆脱不了的自然属性。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人类发展史上肯定:“迅速前进的文明完全被归功于头脑,归功于脑的发展和活动。”[7]肯定了人脑这一意识的物质载体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个受动性的存在物,而由于这个存在物感受到自己的苦恼,所以是有情欲的存在物,情欲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人的自然性,不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本质。但人的本质不能不带有自然的痕迹,否则也有可能导致另一种片面,而失去真实性。
  人自身的存在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前提。在进行保存自己的劳动中也进一步发展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正是在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人创造了自身、创造了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在人猿揖别的那一刻起开始了自己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实现自己的本质”可以说是人的一项不可推卸的使命。马克思坚持了科学的唯物史观,深刻地指出:“任何个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8]这也就是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中,人要想保存自己必须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这是无条件的命令。而在“职责、使命、任务等中”,个人“提出了他应该成为什么的想法”。因而“无论利己主义还是自我牺牲,都是一定条件下个人自我实现的一种必要形式。” [9]人们在实现自己的本质的活动过程中,不同的个人采取不同的形式,实现不同的甚至完全对立的本质。列宁对此也有深刻论述,力求实现自己,通过自身使自己在客观世界中获得客观性并完成(体现)自己,是人所共有的要求。确立并不断提高自己在客观世界面前的主体地位、展现自身的本质力量正是人的本质表现,是每个人所共有的。显然也包含着不同的人(或人们)之间表现出不同的本质力量,包含着不同的本质的意思。

  人的本质,包含在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之中,但不等同于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们的关系酷似于“客观实在性”与“实物的总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内容、实质,后者是表现形式。人要生存、要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生产劳动。事实上,人的生产劳动在任何时候和条件下都是群体、社会的联合行动。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不仅生产如此,各种社会实践包括全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是如此,都不可能是纯粹单个人的孤立的行动。因此,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通过实践使潜藏在人身上的一种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从而使人的本质得以表现和确证。马克思称作为一切生产之总和的工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 ,“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10]揭示了人的本质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人的本质是多方面的。对于不同的个体,从性质上分有正向的、前进的、积极的本质,也有负向的、落后的、消极的本质。也可以范围、作用大小等角度进行划分。从不同的角度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来。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变化的。决定人的本质的多样性及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是人的实践活动,尤以物质生产劳动最为根本。马克思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延生的过程”,[11]马克思找到了劳动这把打开人的本质之谜的钥匙,劳动也是理解人类全部社会史的钥匙。人是在劳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根本存在方式。
  人的需要反映了人作为主体存在与外部对象客体之间的一种非平衡态,是对需要对象的明确指向,是人的本质的潜在状态,它本质上是一个能动的、客观的社会历史范畴。人的需要还是驱使人从事劳动创造的最初动因。马克思指出,“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占有自然物”。[12]正是这种需要,内在地激发着人对自己本质的创造和实现。人的本质可以说是人的需要的充分体现。所以,人的需要不是人的本质,而是人的本质的潜在状态。
  人的本质与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劳动、需要之间的关系: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人的本质蕴含在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之中;劳动是人的本质的决定力量和实现途径;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潜在状态,而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的充分体现。
  人的本质即进取精神,能较好地解释具体的人的本质的决定情况,它既强调了客观性的内容,又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上有利于增强人的主体性意识、增强人同自然外界进行斗争提高自己主体地位的自信心;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践活动中正确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人的价值从而展现人的本质力量。
  
  参考文献
  [1] [10][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 1979年9月第1版,第96、128、127、131页
  [2][4][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6月第2版,第56页
  [3][8][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60年12月第1版,第514、330、275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6月第2版,第442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6月第2版,第381页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9月第1版,第208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