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休闲生活馆的风水
休闲生活馆外观设计
休闲生活馆内的动线设计…
休闲生活馆的卫生间
休闲生活馆的大厅颜色设…
休闲生活馆的风水理念
休闲生活馆的风水设计
太极图与和谐文化
盛唐的盛世和谐特征及其…
略谈明清徽商的休闲生活
最新热门    
 
休闲与和谐文化建设

时间:2009-8-8 16:40:02  来源:不详

  摘要:休闲与和谐文化的一致性,使休闲呈现出一种和谐状态下的时空平衡映象。尽管在消费社会语境中有其异化颗粒,但当休闲意味着一种创造性的自由生活时,休闲便具有了对和谐文化的生命自觉。
  关键词:休闲;和谐文化;区域映象

  一、休闲与和谐文化的一致性
  
  休闲是一个很诱人的字眼,它不仅是人生的一种自觉,也是人生生活态度的一种自觉。休闲作为人的生命的自觉,与生命不可分割,是生命的创造,是生命的自由,也是生命的和谐,是人之所以为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最大价值。
  从个体生命的意义上说,休闲就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精神)属性相互作用的和谐状态及其层次的提升过程和境界,“休闲就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和谐,人的社会属性的和谐,人的意识属性的和谐,以及这些和谐之境界不断提升的状态。总之,休闲是人性之自然、人性之必然,是人性之整体的、和谐的和充分展开的存在状态和境界,是人性系统演化的趋势和目标。”〔1〕休闲是人的内在生命的和谐、身心的和谐以及与大自然的和谐;和谐以及享受和提升这种和谐才是休闲的真谛。而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一种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谐文化的形成,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对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社会生活的自觉认识和向往,代表了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社会主体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水平〔2〕。可见,正确理解了的休闲,健康发展的休闲,由于符合休闲的人本特质,因而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天然的一致性。
  现代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大而言之,人与自然的冲突而有生态危机,人与社会的冲突而有人文危机,人与人的冲突而有道德危机,人的心灵的冲突而有精神危机,各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有价值危机。这些冲突、危机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依和合文化的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五大原理来化解,以达到相互的融合。和谐文化的这种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小而言之,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可能面临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就业的优劣、工资的多寡、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冲突、情感的危机等,都会引起人的焦虑、烦躁、苦闷、忧愁、悲伤等情绪,导致精神紧张、心理不平衡。而休闲可以体悟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宁静恬淡,“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的闲情逸致,这些和谐的闲适情趣不但可使紧张的心情平静下来,也可使失衡的心理安定下来,一切的冲突、失衡、无序,在这种情境中都能获得一种心情平抚、精神和谐的生命力量,获得一种与天地自然相互沟通、互融互济的人和天和的心境。
  下面,我们试以云南休闲饮食文化为例,对休闲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契合关系进行阐释和说明。
  人首先是一个自然自在的生命实体(系统)。休闲就是人的生命系统的一种自然自在的和谐趋势,是人的生命实体(身体)的一种健康状态,是人的健康意识系统能够自由地调配健康身体的一种状态,是人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之间的谐调与促进,从而使人的四肢百骸和五脏六腑之间实现平衡并与人的整个意识系统形成和睦相处、协同作用的状态。对健康的追求是人类社会自古至今的永恒课题。在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的阶段,人们梦寐以求的是财富,而今,当城市里的人们迈进了富裕生活的门槛时,人们对健康追求的欲望愈加强烈,对健康的呼唤似乎成了时代的一个热点。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人类身体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在内的健康状态。”由此,我们可知现代人的健康不只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生理健康,还包括心理和性格健康。现代人表现出来的“亚健康”状态主要就由于人长期忙于工作、生活,精神压力过大,从而导致人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内分泌紊乱,肌体内各器官功能失常。这既是工业化时代的一种现代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防止各类现代病的发生,现代意义上的身心健康模式其核心是休闲,休闲是获得身心健康的主要手段,医疗仅是辅助手段。休闲是人们完成由传统的医疗健康走向现代身心健康的推进器,因为生命的潜能是需要在全面的功能发挥和正常运转中挖掘出来的。
  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出多种多样的食物资源,众多的民族又有着各自的饮食习俗,两者的结合使云南的饮食文化彰显了其独有的魅力,对其色香味美的体验,实为一种美的享受、精神的陶冶。同时,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推动着社会进步,但也给人们的生存环境甚至食物带来污染。大量化肥、农药、激素的施用,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呼唤绿色食物,成为注重健康的现代人新的追求。云南绝大部分地区属山区、半山区,这些地方几乎没有污染,所出产的食物基本上是天然绿色食品。而且,云南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暖如春,五谷、六畜俱全,山珍、“海味”均有,可供烹饪的食物种类十分丰富,所以在云南饮食中有“医食同源,药膳合一”的传统。纳西族的虫草鸭、贝母鸡、天麻扣岩鸽,汉族的天麻炖子鸡,当归药膳鸡等,都是药膳合一的代表,利于强身健体,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如茶叶,茶既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也是天然的良药,以茶为药也可治病强身:糖茶益气健胃,盐茶消炎降火,醋茶止痢活血,奶茶健脾明目,所有这些都大合中医药疗不如食疗,药补不如食补的精神。云南的饮食休闲生活,使人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轻松欢快的状态中,随心所欲地享受云南民族饮食的欣慰愉悦,从而使体内的微观生命生态系统趋于平衡与和谐,实现生命的健康。  其次,个人的本质就是他在人生实践中所创造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运动变化的总和。休闲就是一个人与他所创造的这些社会关系的一种和谐状态,是人能够自由地利用这些社会关系条件充分发挥和展现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和状态。在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之所以能够在各种压力下成功生存,得益于这样一种生存战略,即想方设法以各种方式来缓解源自于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体力精神的疲惫是与劳动过程结伴而产生的。当人们完成相应的劳动任务以后,人们就要寻找生理和心理上放松的渠道,娱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其自身的客观需求和内在魅力。在云南休闲活动过程中,人是活动的主体,追求的是参与性,体验的是愉悦和满足。其所带来的娱乐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对活动的愉悦感受和审美体验产生互动回应的和谐的生活状态。从饮食休闲生活来说,当我们做客云南壮乡时,主人总要捧出自家酿制的糯米白酒或大米、玉米清酒给宾客好友敬12杯,并为宾客唱敬酒歌,以表热情、尊敬。壮家人敬酒,劝酒恳切、礼貌、有分寸,言语委婉、诙谐、幽默,令宾客兴奋开心,舒缓抑郁、焦虑、精神紧张或疲劳,在笑声中达到全身心的放松。壮乡人敬一杯酒,唱一曲歌;敬两杯,唱两曲;敬12杯,唱12曲。敬酒词根据客人的身份和不同情况即兴发挥、现编现唱,歌词优美,情感动人。在这样的休闲生活中,人们使物质因素服务于自己的内在享受和发展目标,充分体现人的思想、精神、情感、价值等层面的状况或境界,从而在休闲娱乐中实现自己生活其中的社会关系的和谐,提升自己的社会生活境界。
  再次,人的意识属性是最为复杂的,它通过渗透到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中而支配和主导它们的活动和变化,深刻地影响它们的运动方向和发展目标。通过对休闲与人性意识之间关系的探讨,已经能够感到意识因素的无所不在,以及休闲本身对自然、社会因素等物质层次的否定和超越。实际上,休闲也只有凝练和提升到意识的层面才能实现和体现其本质。以云南休闲饮食文化而言,当你在建水、石屏的烧豆腐摊前,在开远沿街摆置的小卷粉配烧豆腐摊前,在品尝滇味小吃时,在寒冷的乌蒙山乡围坐火塘边从沸腾的吊锅里捞出长白菜、腊肉片、青蒜苗,从火塘边刨出烧土豆时,这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简单生活,同样可以使人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和美,同样可以使人获得身心的愉悦,体验自己身心合一时的融融内景。可以说,只要有休闲的理念和心境,那就可以时时处处享受休闲的快乐。休闲就是人在身心和谐的条件下实现自己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享受自身自然和外界自然的一种活动、一个过程,以及这种享受的内在愉悦和幸福体验。因此,休闲使人的情感、直觉和意志等各种意识因素充分展露和表达,休闲就是对那种和谐、纯洁和向上的情感的体验,以及在身心和谐状态下直觉洞察自身生命奥秘、洞悟自然宇宙至理的过程;这时,人的生命自身的和谐性、身心的和谐性、人与外界自然及社会的和谐性才得以凸现。
  
  
  二、消费语境中休闲的异化
  
  波德里亚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定义为消费社会。在这里,人们所消费的已不是物本身,而是它所表征的符号,这些符号的意义则仅仅在于建立差异,因此,消费社会亦可被简要地定义为差异的建构。基于这样的理论,当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所有欲望和本能的变化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的这一目标逐渐退隐时,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发生前提也就被异化为是建立于经济忧患解决了的基础之上的。

  正如凯恩斯曾预言的那样,“如果我们选择致力于非经济目标的话,那么每周1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就可以满足一个社会的需求”〔3〕(P100)。消费社会正处于这样一个经济目标逐渐退隐的整体语境当中。然而,“休闲与消费必然相联系”〔4〕吗?正如卡西尔所早已洞察的那样,人是符号的动物,而消费社会刚好是一个符号泛滥的社会。休闲亦不例外地被符号化为“不受生产性劳动的约束”〔5〕(P76),身处消费社会中的人们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一符号系统,“他迫切地需要什么也不做,因为这具有社会区分价值。”〔5〕(P177)人们几乎已经不再去在乎休闲的实用价值,而是被其符号价值所左右,他们所关注的是休闲的象征意义——“我没有受到生产性劳动的约束”〔5〕(P176)。于是,休闲成为文化符号,成为消费的对象,同时亦成为责任和义务。弗洛姆早已对成为义务的消费行为做过如下描述:“在现代购物中心里,对顾客来讲,作为一个抽象的顾客他很重要,但作为一个具体的顾客则无任何重要性可言”〔6〕(P91)。休闲就这样被心安理得地异化了。
  现代人对休闲的追求基本上离不开消费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他们往往把休闲质量等同于服务的质量。而现代社会各种休闲服务则“具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都市化的出现以及以物质商品生产为主要基础的经济模式的确立,为所有这些休闲服务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共同的前提环境。工业化使工作变得更有秩序,而时间便是安排这一秩序的工具。因而对大部分人来说,生活中工作之余的部分时间便成了‘自由时间’;他就像是一个空箱子,单凭典型的农民生活中的旧式游戏和礼拜活动是无法填满这个空箱子的。工业制度下的新型工作方式、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未规划的城市环境淘汰了以往的生活和休闲方式。”〔7〕(P10)因此,现代意义上的休闲首先不是一种个体行为,不是一种精神需要和文化追求,而是一个生产力的再生产和资源再分配的问题。因此也就不是个人的教养、喜好和选择问题,而是社会的统筹规划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意味着社会结构的转型。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