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易经》是哲学,是认知…
能否与新领导和谐共事
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园林建筑和谐美与风水的…
关注公司白领风水,打造…
按风水布局餐厅有助家庭…
厨房布置得好坏,关系到…
和谐生活的基础
传递宁静和谐的灵气钟表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新热门    
 
论和谐文化及其建设

时间:2009-8-8 16:40:05  来源:不详
摘要:该文从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出发,提出在全党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阶段,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新时期,建设和谐文化极其重要和迫切,并对如何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和谐;和谐文化;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文化作为精神支撑和价值引导,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通过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完善。
  
  1.和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所谓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行为规范及制度体制为一体,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文化的建设,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题中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和谐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要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广泛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1]。
  1.1建设和谐文化,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建设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则是建设和繁荣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践行“三个代表”还包括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建设和谐文化则能为之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健康浓厚的文化氛围。
  另外,践行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的就是能做到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要实现和谐发展。所以,建设和谐文化既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重要内容,同时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即和谐文化能为其提供理论基础、思想保证以及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
  1.2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紧迫需要。
  我们所要建设的是一个“安定有序、公平正义、政通人和、经济繁荣、诚信友爱、人民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28个字所表达的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太平盛世的理想,这样的社会要实现,就必须既要建立在健康发展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基础之上,更要有和谐文化的内在支撑。因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渗入其间,能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胡锦涛同志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2]。而和谐文化正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提高竞争力,创造更高水平的生产力,更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而和谐文化,作为一种以和谐为其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作为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既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和谐文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提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竞争力。
  尤其在当今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利益转换、社会阶层成员转化和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经济形式、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和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尤其需要通过建设和谐文化来积极引导各种思潮,整合人民内部不同利益需求,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提升和规范多样性,提炼出民族向心力和前进动力。因此,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紧迫需要。
  1.3建设和谐文化也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必然。
  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世界并不平静,和平与发展主流一波三折:强权政治以“颜色革命”方式颠覆别国主权;霸权主义在以战争威胁去推行它的“国家利益”;超级大国以文化渗透兜售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另外,文化全球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强,使得各国文化在相互交织、不断融合,但文化融合和文化冲突也在不断加剧。
  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冲突对冲突,而必须在更高更新的思想层面,提出“和谐文化”理念,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化,拓宽文化交流的范畴,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和创新发展,从而为促进和谐世界的建立做出最大的努力和贡献。

  2.和谐文化建设的策略
  
  2.1建立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价值观呈现在同一平面上:国内的、国外的;传统的、现代的等各种文化价值观,混杂在一起,进一步强化了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
  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当中,多样的价值观中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犹如各种音符当中没有主旋律,不可能形成一首和谐乐曲一样,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可能完成。所以,要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和谐文化的发展方向,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完善。
  2.2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要求在继承和借鉴中建设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民族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离不开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树立和增强。因为,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是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升华。
  同时,和谐文化也是一个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升华的过程。
  所以,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继承我国传统和谐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精华,使优秀的传统和谐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和谐文化得以新生。
  但继承并非墨守陈规,对体现和谐思想的传统文化资源,必须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即和谐文化要能不断做到与时俱进。
  同时,也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充分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充分吸收一切有利于增强人们和谐精神的文化成果,使和谐文化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而且适应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最终建设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和谐文化。
  2.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求真务实中建设和谐文化。
  文化是按人的意图对自己或对象进行专项地人类全部活动的综合,所以文化的本质是人化,那么,以人为本也是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其核心和根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要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和谐文化应该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文化,也是由人民群众共享的文化。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来建设和谐文化,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努力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在“文化创造”上各尽所能,使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2]: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1日,第一版
  [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64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8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06年10月12日
  [6]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是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百问,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7]齐卫平.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按要求,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第12期
  [8]李延文.培养和谐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广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9]李家庭.和谐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支撑,思想政治工作,2007年第2期
  [10]严昭柱.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意义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11]李龙锦.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六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