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活的积淀与创作的激情 |
 |
时间:2009-8-8 16:40:56 来源:不详
|
|
|
究,又涉足文学创作,当时并没有人称他们的创作为学者创作。鲁迅在创作之余,努力扶植年轻作家,为许多年轻作家的创作写评论文章,予以鼓励肯定,同时也指出他们创作中的不足;茅盾在创作之余,敏捷观照创作动向,写了许多有真知卓识的作家论、文学现象论,成为中国新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由于有了创作的真实感受,他们的文学研究常常都能够切中肯綮鞭辟入里,常常有许多精辟的评说、深刻的见解。 在高校工作,文学创作都是并不视为学术成果的,是进不了学术评价体系的。但是,我想作为从事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的学者,适当地从事文学创作,了解与感受文学创作的过程,体会文学创作的经验,对于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是有所裨益的,可以在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更加贴近作家的创作,更加真切感受作家创作的情境,不致于使文学批评文学研究隔靴搔痒不着边际。 近些年来,不少学者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汤吉夫、曹文轩、马瑞芳、王晓玉、阎真、王宏图、葛红兵、朱晓琳等学者在小说创作中都有一定的影响,一定程度改变了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脱节的现象;王安忆、马原、格非等作家进入大学当教授,也或多或少改变了大学中文系忽视文学创作的倾向。虽然我们并非要求中文系的教师都成为作家,但是有一定的创作体验对于从事文学评论作家研究是有着裨益的,至少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和体会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文学创作需要生活的积淀,文学创作更需要创作的激情上一页 [1] [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