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花部的兴盛与扬州地域文…
最新热门    
 
扬州—上海:晚清小说中都市繁华梦的变迁

时间:2009-8-8 16:41:32  来源:不详
化浓重痕迹的中等城市转到了中国城市文化的发祥地,这种变迁从某种意义上说,乃是从农业文明迈向商业文明,从传统文化逐步走向现代文明。

    以两座城市的代表作品而论,值得注意的是,《风月梦》和《海上花列传》都表现了好梦成空后的道德劝戒。《风月梦》中的故事结局更像传统的劝诫结局,它以回归儒家礼教为指归。而《海上花列传》以一种原态的生活化叙述,几乎不掺和主观的道德评价,就不动声色地把一种糜烂的生活景象活画出来,虽然作者的描绘里包含了“劝诫”的意思,但其意义远在一般劝诫之上,它展示的那种真实的生活状态,足以让读者去品味、判断和感悟。无论在思想立意还是在艺术表现力上,《海上花列传》比之《风月梦》当然是一种进步。③

    从小说对待乡下人的态度也很能看出差别,两者将乡村都置于潜在话语背景中,作为参照系,但两者的态度截然不同,《风月梦》表现出退守的姿态,它以乡村人的知天安命,和睦美满作为结果,来规劝城市人放纵欲望的狼狈下场,是一种自足的心态,小说的出发点还是落脚点,都属于传统的道德立场。而在《海上花列传》中,当乡下的赵二宝找到流落街头拉车的哥哥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说俚定归是舍勿得上海,拉仔个东洋车,东望望,西望望,开心得来!”事实表明这是乡下人进城的普遍心态,充满好奇,但是在小说中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惶恐不安,更多的是充满活力的尝试和参与,这从赵二宝、张秀英入上海后,遍尝了十里洋场带给她们的种种快乐后的心态中可以看出,她们不愿离乡,甚至落堂为娼,也在所不惜。小说写道:“赵二宝一落堂子,生意兴隆,接二连三的碰和吃酒,做得十分兴头。赵朴斋也趾高气扬,安心乐业”,可见出他们抛弃了乡下人的身份,融入大都市生活的心情是多么急切,乡下人一跃而为城里人的喜悦,早已遮盖了廉耻丧失的那一点难堪。这表明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现代文明所具的同化力量,它极端物质化、充满野性,将人生而有的欲望,强烈地激发出来,以一种张扬人性(扭曲的)甚至糜烂的生活方式来突破传统内敛、保守的文化规范,所以说,以《海上花列传》为代表的上海小说是站在反叛和疏离传统的立场上——这恰恰是《风月梦》们所希望保留的立场,对城市与人的关系作了新的现代性的解读。从扬州到上海——都市繁华梦变迁的文化意义就在于此。
    
    注释:

    ①所据版本:《海上花列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九尾龟》[长沙]荆楚书社1989年版;《海上繁华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②《九尾龟》盛赞妓女陈文仙,其实这是一个虚假的几乎令人不能接受的角色。《海上繁华梦》中的桂天香在作者笔下也是符号化的正面人物,作者描写她们的热情和笔力远不及《风月梦》、《广陵潮》中的美好妓女。

    ③遗憾的是,其它的描写上海小说大都没能达到韩邦庆的艺术高度,他们走的是“溢恶”的路子,尽管表现出一定的现代意味,一些故事结局还是回到传统的善恶因果上。

    参考文献:

    [1]韦明铧.扬州文化谈片[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4.117.

    [2]叶梦珠.阅世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82.

    [3]海上漱石生.海上繁华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3.

    [4]邗上蒙人.风月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78.

    [5]蘧园.负曝闲谈[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41.

    [6]江苏古籍出版社编.盐商与扬州[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319.

    [7]韩侍桁.论海派文学家[A].马逢洋.上海:记忆与想象[C].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8]李涵秋.广陵潮[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423.

    [9]陈思和.论海派文学的传统[J].上海文化.2001,(总31).

    [10]刘勇强.西湖小说:城市个性和小说场景.文学遗产.2001,(05).

    [11]许道明.海派文学的现代性.复旦学报.1997,(03).

    [12]高植.在上海[A]. 马逢洋.上海:记忆与想象[C].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13]李洁非.城市文学之崛起:社会和文学背景[J].当代作家评论.1998,(03).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