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金圣叹《水浒》评点的理…
从金批水浒看金圣叹文化…
最新热门    
 
金圣叹与“魏晋风流”

时间:2009-8-8 16:42:14  来源:不详
,带着思考过程的矛盾与茫然。如,既然“才不可以终恃”,却又不能破此之执,等等。有论者言:“才子,终究是才子,而不是英雄。才子别有根芽,但终究是小模样,不是人间之富贵花。才子的模样小了,所以他往往会缺乏足够宽阔的英雄胸襟,来承受一种大的际遇。”18在我看来,这不全是金圣叹之过,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所固有的欠缺所致。余英时先生指出:“中国有一个顽固的道德传统。但是和西方相对照,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真理的精神终嫌不足。中国人对于知识的看法过于偏重在实用方面,因此知识本身在中国文化系统中并未构成一独立自足的领域。这一点自然影响到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19。由于缺乏“为知识而知识”的传统,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往往以政统为其本,学统致其用;无论贤愚,皆“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而在政治权威的压力或利诱下,大部分人便逐渐丧失了自信和自尊,他们的精神溃败自然也就在所难免了。金圣叹为自己选择了陶渊明式的生活模式,却始终未能获得陶渊明式的静穆,其“偷眼碧江春”正是精神溃败的“症候”。金圣叹常谈“因缘生法”,后日“哭庙”之举,实为是日种下的“因缘”。

    顺治十七年庚子正月之后,金圣叹静极思动,其《咏松》诗云:“青桐黑石透深泉,凤翅龙鳞到碧天。后土生时无万物,秦皇封后有千年。圣朝堂殿须乔木,陆海风涛仗大船。顾盼一朝逢匠石,蛰龙肯向此中眠。”他极思有所作为,只期待着浩荡皇恩的降临。金圣叹的内心热情高涨,从这一年的春二月到夏七月,他完成了“唐诗六百首”的选批,而基调沉郁的杜诗之评释反而未竟其稿。到了这一年的秋天,皇恩仍没着落。《庚子秋感》诗云:“已阑未阑长短更,小窗月昏还月明。听梧似飘一二叶,闻雁何堪三两声。乱世黄泉应有路,愁人孤枕总无情。起来搔首忽长叹,一院霜华太瘦生。”已阑未阑,月昏还明,前景捉摸不定。顺治十八年辛丑年春,顺治突然驾崩,金圣叹的文学侍从梦终于破灭了。《辛丑春感》诗云:“入春春望转萧条,龙卧春寒不自聊。正怨灵修能浩荡,忽传虞舜撤箫韶。《凌云》更望何人读,《封禅》无如连夜烧。白发满头吾甚矣,还余几日作渔樵。”从梦里醒来,金圣叹依旧过着“空斋谁与吾,开卷寻古人”(《独坐咏怀》)的生活。但是,他还隐约地把希望寄托于新登基的康熙皇帝。其《陈定斋大仆辛丑春初索得雄正值普门诞日是日郡县恭接今上登极诏书适至赋诗纪瑞》诗云:“泰卜占熊日,中天降象时。杏花连上苑,杨柳媚军持。不拔兰台业,无邪太仆思。风云有杏济,新诏布康熙。”始料未及的是,此诗写下不久,金圣叹即牵涉“哭庙案”,被康熙皇帝御笔钦定议斩了!“哭庙”是当时一场书生反对贪官的风潮,《辛丑纪闻》、《哭庙纪略》对此有详细的记载。金圣叹在此案中的参与,一是曾纠众哭庙,二是曾撰《哭庙文》。明末,金圣叹与热心时政的士林圈子(如“复社”)不相交涉;此时,他为何积极参与其中呢?这一方面是“偷眼碧江春”激发出了他的积极用世之心,加上他“愤时傲世,……遇理所不可事,则又慷慨激昂,不计利害,直前蹈之”(邱炜《菽园赘谈》卷七);另一方面则是金圣叹“民为贵”的社会政治思想使然。其《语录纂》云:

    “圣人不禁民之好恶,在余一人无好恶,尽民之所好所恶,圣人不过在其中裁成辅相。……大君不要自己出头,要放普天下人出头,好民好,恶民恶,所谓让善于天。天者,民之谓也。……民好民恶,一个人各照管一个自己……天子所以必要恭己。”在他看来,人君必须破我见,要使人遂性、顺欲,让臣民各得其所,各尽其才,就像桃树自己开花,自己结果一样,其结果便是自然和谐的“顶调”,即“乾元之调”:“圣人于一切世间事不起分别,一片都成就去,尽世间人但凭他喜,但凭他怒,自为乾元之节。若唱了顶调,自然去不得了”。而如果人君遏制人们自然发展的要求,则必然迫使人们自己起来抗争求得发展,唱出“犯上”的“别调”:“末世之民,外迫于王者,不敢自尽其调;内迫于乾元,不得不尽其调。所以瞒着王者,成就下半个腔出来。朋比讦告,俱出其中,弑父弑君,始于犯上。乃是别调。”“别调”一说把“造反有理”理论化了。金圣叹自己说过:“做事业要挺身出去,了生死亦要挺身出去。”他终于“挺身”而出,为民请命,践行了“别调”诸说。

    “哭庙”本是吴中地区士人与官府作合法抗争的传统形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政治意味。只是此时恰巧又有金坛“叛逆”、镇江“失事”等大案发生,而一并作为“通海”大案在江宁会审,结果金圣叹等人被判“立决处斩”。在评释杜诗《猿》时,金圣叹就清醒地认识到:“艰难之及,免者几人?”并慨叹:“君子处艰难之会,杀身成仁,其正也!”既然“吾守吾道,至死不二”,因此,无论有多少的冤屈、悲愤和不平,自己都应从容赴死。其《与家人书》云:“杀头,至痛也!籍没,至惨也!而圣叹无意得之,不亦异乎?”造化弄人,金圣叹舔血敛气,透露出了特有的幽默。其《狱中见茉莉花》诗云:“名花尔无玷,亦入此中来。误被童蒙拾,真辜雨露开。托根虽小草,造物自全材。幼读南容传,苍茫老更哀。”他以纯洁的茉莉花比拟自己虽蒙冤狱,而不改其志的操行。临刑前,金圣叹表现出了真正的超脱与潇洒。若将嵇康与金圣叹大绝时的情状作一番比较,便可显出他们路数上的相似。据《晋书?嵇康传》和《世说新语?雅量》载,嵇康被捕入狱,“实耻讼冤”,“临刑东市,神气不变”;“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面对死亡,嵇康表现出了超人的坦然,没有充分的长期的修养和思想准备是达不到此般境界的。金圣叹临别世界时的态度与嵇康有着某种相类的魅力。据徐珂《清稗类钞?讥讽》载,金圣叹“当弃市之日,作家书付狱卒寄妻子。狱卒疑有谤语,呈之官。官启缄视之,则见其上书曰:‘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吾无遗憾矣。'官笑曰:‘金先生死且侮人。'”临难留言,只谈盐菜与黄豆同吃有胡桃滋味,令构人以罪的官员也深深感觉到“金先生死且侮人”,留下了最后的幽默。而其《绝命诗》则云:“鼠肝虫臂久萧疏,只惜胸前几本书。虽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何如?”其临死前仍拳拳于自己未尽的批评事业,与嵇康之与《广陵散》的一片深情何其相似!洒脱弃绝与有所挂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嵇康与金圣叹真挚情性的表现。从精神气血上看,他们确是天放狂狷、冲破精神牢笼的同志。可见,尽管金圣叹先前有过瞬间的迷失,但是在悲剧性的结局中,他完成了自我的回归,达到了“风流”的极致!那瞬间的迷失并无损于他的文评胜业。有诗为证:“纵酒著书金圣叹,才名千古不沉沦!”20

    注释:

    ①雷内?韦勒克:《批评的概念》,张金言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页。

    ②金圣叹:《水浒传?序三》,《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第三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10

    页。下文金圣叹关于《水浒传》的评点均出自本书,不再一一注出。

    ③金圣叹:《西厢记?寺警》批,《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第二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页。下文金圣叹关于《西厢记》的评点均出自本书,不再一一注出。

    ④金圣叹:《杜诗解?黄鱼》批,《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781页。下文金圣叹关于杜诗的评点均出自本书,不再一一注出。

    ⑤金圣叹:《送维茨公晋秋日渡江之金陵》,《金圣叹文集》,巴蜀书社1997年版,第16页。下文所引金圣叹的诗歌均出自本书,不再一一注出。⑥金圣叹:《语录纂》卷一,《金圣叹文集》,巴蜀书社1997年版,第110页,第127页。

    ⑦金圣叹:《选批唐才子诗》,《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478页。

    ⑧钱钟书:《管锥编》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088—1090页。

    ⑨⑩1113冯友兰:《论风流》,《冯友兰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页,第191页,第193页,第195页。

    12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14金昌:《才子书小引》,《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583页。15金雍集撰:《鱼庭闻贯?与任升之炅》,《金圣叹评点才子全集》第一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

    16陈洪:《金圣叹传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0—131页。

    17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北京市中国书店1984年版,第1741页。

    18覃贤茂:《金圣叹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55页。

    19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30页。

    20无名氏:《辛丑纪闻》,据赵氏又满楼刊本。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