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情…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鬼…
试论《聊斋志异》幻想艺…
论《小豆棚》对《聊斋》…
体察·赞颂·同情——《…
《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
近50年《聊斋志异》在日…
《聊斋志异》的创作心理…
论《聊斋志异》中的小文
邓小平与《聊斋志异》
最新热门    
 
《聊斋志异》:错综缠绕的性别言说

时间:2009-8-8 16:42:15  来源:不详
中女人作为玩物的处境甚至《三国演义》里女人充当可以烹煮割食的雌性“午餐肉”(刘安杀妻食玄德)的功能,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所蕴涵的性别意识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无庸讳言,《聊斋志异》创造了一个文学书写“奇观”:满纸女影幢幢,却鲜见灵肉俱丰的具有主体性的女性个体;以非主流甚至反主流的姿态挑战封建规约,却有意无意间忠实地复制和传播着主流文化关于女性的庸俗论述。这一切标志着蒲松龄的妇女观与现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之间的迢远距离。当然,这是几百年前封建文人的历史局限,本也无可厚非。要知道,即便在个人早就取代家庭成为社会基本构成单位,天赋人权、生而平等的自由主义观念早就确立的西方世界,直到19世纪80年代,“女权主义”(Feminism)概念也才首次出现;时代即便跨入了21世纪的大门,传统的女祸论糟粕以及种种物化或商品化女性的谬见仍会以形形色色的诱人面目堂而皇之地登台亮相。期望清代文人贡献女性主义文本当属奢望。而当代学人对蒲松龄其作其人无限的拔高和镀金,必欲填平历史沟壑建造辉煌庙宇而后快的决心,恰恰暴露了如火热情背后社会性别意识的缺失与性别追问的怠惰和乏力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