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略论中古民间信仰对观…
略论中国古代书院的社会…
略论“永嘉四灵”诗歌积…
略论明清时期思想理论对…
略论《三国演义》的语言…
略论李白《蜀道难》的演…
略论鲁迅译著《思想·山…
略论中国清末民初时期的…
略论中唐诗人刘禹锡之个…
略论先秦文学的教育功能
最新热门    
 
略论谢逸《溪堂词》意象营造的特色

时间:2009-8-8 16:42:38  来源:不详

谢逸是北宋中后期词坛上较为重要的婉约派词人,所著《溪堂词》“远规花间,逼近温韦” (薛砺若《宋词通论》) ,雅洁清丽,蕴藉 隽 妙,自成一家,在词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但对他的词作,除了古代词话只言片语的评点,现代学者偶有提及,往往一笔带过,迄今尚无专文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意象营造的角度,分析谢逸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并顺便探讨婉约词艺术表现上的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

意象的雅化

《溪堂词》现存作品62首,以女性为内容的情词有35首之多,占其存词的半数以上,这是花间词的影响和婉约词的质性双重作用的结果。但这类词全不涉亵语,不关色情,既不同于五代花间词家,又不同于北宋柳永诸人,不管是写闺中怨女的思情,还是写青楼歌妓的艳情,都显得洁净含蓄,不直不露,给人的美感也较为高雅。

谢逸词情事意象的雅化,首先体现在词中的描写部分。先看一首写怨女思情的《清平乐》:“晓风残角,月里梅花落。宿雨醒时滋味恶,翠被轻寒漠漠。  梦回一点相思,远山暗蹙双眉。不觉肌肤瘦玉,但知带减腰围。”词中的怨女玉肌消瘦,衣带宽松,可见相思之情是何等强烈,但所有人物情事意象,均无低俗之嫌。相类的题材在《花间集》里,表现上就不同了。如薛昭蕴的《小重山》“春到长门”写宫怨,同是表现急切深刻的思念,谢词只用“带减腰围”来表现因相思而憔悴的女子内心的强烈痛苦;薛词却让宫女去“手挼裙带绕阶行”,以显示相思的焦渴难耐,这就未免露骨了。再看谢逸的《踏莎行》,词写“春阴院落”的“垂地重帘”里,相思女子的睡态:“镜约关情,琴心破睡。轻寒漠漠侵鸳被。酒醒霞散脸边红,梦回眉蹙远山翠。”词笔只及于女子的“脸”和“眉”,却用“鸳被”这一意象将人体全部覆盖了。这一雅化的处理手法是很高妙的。周邦彦的《玉团儿》,亦是写女子的睡态:“妍姿艳态腰如束,笑无限桃粗杏俗。玉体横陈,云鬟斜坠,春睡还熟。”由于缺乏对意象的雅化处理,描写过露,有伤大雅。

在回忆少年艳事的词作里,谢逸对意象的雅化,是通过简化情事意象的手法达成的。以他的《青玉案》为例:“蓬窗醉梦惊萧鼓,回首青楼在何处。柳岸风轻吹残暑。菊开青蕊,叶飞红树,江上潇潇雨。”片片飘飞的枫叶,潇潇洒落的秋雨,乃是欢情易逝、旧踪难觅所引起的怅惘愁绪的“客观对应物”。词人此时真是“思往事,愁如织”了。但对于触发愁绪的青楼艳情,却仅以“回首青楼在何处”一语轻轻带过,把本来十分丽的青楼往事全都简化了。词的字面上几乎全是写景,实乃全为言情,词人将怅惘愁绪全部融入这幅“秋江烟雨图”里。读此词时,欣赏如画美景,渐次被个中愁绪浸润濡湿,对词里“回首青楼”的定向性感情抒发,反倒不太注意了。北宋婉约词人的同类之作与此多有不同,如柳永回忆旧情的《慢卷》:“红茵翠被,当时事,一一堪垂泪。怎生得依前,似恁倚香偎暖,抱着日高犹睡。”在柳词里,狭邪旧事的意象重现得十分具体,无怪乎李清照要批评他“词语尘下”了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由此可见,在多写离别相思、饮酒狎妓一类题材的婉约情词创作中,意象的雅化至关紧要,它不仅是一个表现角度和手法问题,它更是关乎词作的思想内容健康与否的重要问题。在北宋词人里,谢逸词意象的雅化是相当彻底的,作为“花间传人”,在这一点上,能迥出一般婉约词人之上,而表现得如此雅洁,是值得肯定和重视的。

意象的虚化

意象的虚化,是谢逸词结句处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谢词远宗花间,近法二晏,全为令词。明毛晋《跋溪堂词》说,谢词“共六十有三阕,皆小令,轻倩可人”。谢逸在小令词的结句处着意虚化意象,使许多篇章显得含蓄不尽,神韵悠远。

清李渔论词的结句之法时说:“有淡语收浓词者,别是一法。” (《窥词管见》) 谢词在结句处虚化意象的手法之一,就是“以淡语收浓词”。《蝶恋花》下片:“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独倚阑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清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卷一) 在这里,谢逸只用淡笔绘出“一川烟草平如剪”的眼前景,而不点出“相思”情事,虚化了倚阑凝望的思妇的“心中事”和“意中人”。词人将思妇的思情虚化后,隐入景中,收到了“神致自在言外”的含蓄效果。再如《千秋岁》的下片:“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亦是以淡语收浓词。明王世贞指出结句“一钩新月天如水”,是“淡语之有景者也” (《艺苑 卮 言》) 。“淡”是指对“情”的表现而言,因为在结句里,情事意象已完全虚化,隐入一天如水月华 中去了。

《溪堂词》中写思妇与艳情的词,在结句处使用虚化意象手法的例子很多。如《菩萨蛮》的结句“睡起玉钗横,隔帘闻晓莺”;《西江月》的结句“归来江上数峰青,梅水横斜夜永”;《柳梢青》的结句“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等,均把人物情事意象隐入自然景物意象中去,通过对意象的虚化处理,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绵长的回味余地,从而使整首词“有尽而不尽之意” (清江顺《词学集成·法》)。

再看一首《鹧鸪天》:“桐叶成阴拂画檐,清风凉处卷疏帘。红绡舞袖萦腰柳,碧玉眉心媚脸莲。  愁满眼,水连天。香笺小字倩谁传。梅黄楚岸垂垂雨,草碧吴江淡淡烟。”词写一个柳腰莲脸的舞妓,因思念情人,望着连天春水,恨无人寄信传书。如何了结呢?词人写情事到此而止,宕开一笔,用“楚岸梅雨”与“吴江草烟”两句景语收束作结,从而将人物情事意象加以虚化。楚岸的连绵梅雨与吴江的一川草烟,有力地渲染烘托出了词中人物的“满眼愁情”。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清沈雄《古今词话·词品》说:“情以景幽,单情则露。”以景结情,使词中的情感幽然而深,悠然而远,隽妙无比,收到了最佳的言情效果。翻检北宋婉约词名篇,可以看到,这一结句之法,也是所有取得创作成功的作品所必须采用的有效方法。

意象的融化

意象的融化,是谢逸词艺术表现上的又一手法,可分两种情况:首先是各种自然景物意象的融化,构成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山水画面,表现出谢词“长于写景”的特点。

《踏莎行》里展现的是一幅春天的“絮风花雨图”:“柳絮风轻,梨花雨细,春阴院落帘垂地。碧溪影里小桥横,青帘市上孤烟起。”絮风、花雨、院落、帘幕、碧溪、小桥、青帘、炊烟等景物意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画面,表现了春雨天里,江南水乡村市人家所特有的那种清静明秀之美。《玉楼春》描写梅雨时节的景色:“青钱点水圆荷绿,解箨新篁森嫩玉。轻风冉冉楝花香,小雨丝丝梅子熟。”青钱、绿荷、新篁、轻风、小雨、楝花、梅子等景物意象融合而成的画面,极为新嫩鲜活。用“嫩玉”拟新篁的质、色,用“森”状丛丛新篁破土解箨、迅速长高的形态,既清新自然,又锤炼精工,极见功力。

除春景描写之外,夏、秋、冬三季景色在谢词中均有出色表现。如《玉楼春》“横塘晕浅琉璃莹”写夏景,《好事近》“疏雨洗烟波”写秋景,《采桑子》“冰霜林里争先发”写冬景。比较而言,谢词中写得最多也写得最好的是春景和秋景。春景上已举例,再看《青玉案》中一例秋景描写:“芦花飘雪迷洲渚。送秋水,连天去。一叶小舟横别浦。数声鸿雁,两行鸥鹭,天淡潇湘暮。”江南水国秋天特有的各种自然景物意象,融为一幅“潇湘秋暮图”,画面开阔,韵致寒淡,透出一种寥落空漠之感。

吕本中《得无逸惠书》称谢逸:“乐府短句又清绝,陶写万象嘲江山。”清徐《词苑丛谈》卷三引《两宋词评》说:“谢无逸之能写景,僧仲殊之能言情,姜白石之能琢句,蒋竹山之能作态,史邦卿之能刷色,黄花庵之能选格,亦其选也。”前人的这些评论,都着眼于谢词“长于写景”的艺术特色。清田同之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 (《西圃词说》) 看来长于写景,亦是谢逸词收到言情悠远的艺术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以自然景物意象融化人物情事意象,构成情景交融、浑化无痕的意境。《蓦山溪·月夜》即是典型一例。下面再对谢词代表作《江神子》稍加申说以为印证: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词以写景起笔,流水落花,孤舟野渡,阒寂无人,这迷离伤感的景物里,正隐含着作客异乡的词人一缕孤独的情绪。所以词人泊舟柳岸,寻酒家消愁去了。但三杯两盏淡酒,怎消

得离愁万缕。上片后三句即写由于怀人而凭栏 远眺,景物画面也从眼前拉开,词人的视线由近而远,感情空间由小而大,怀人的情思也由浅到深,由淡到浓,涨为一片情海,“人不见”即从景物意象中溢出。但这溢出在表现上只是瞬间的,词人紧接着又把这一句情语融入“草连空”的景语之中。词的下片仍以写景起,渲染出一个梦幻般的氛围。此时,进入怀人的痴迷状态的词人思极成幻,便有了“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几句由人物情事意象构成的回忆。眉目如睹,粉香可嗅,年时旧事,如在目前。重温旧情,即是盼望今夕相会,写情到这般地步,如果以渴望相见的情语作结,则又“往往轻而露,如清真之‘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又云‘梦魂凝想鸳侣’之类,便无意思,亦是词家病” (沈义父《乐府指迷》) 。为了免犯“轻露”之病,词人接着又运用意象融化的艺术手法,把忆念幻觉中的人物、情事意象完全融入景物意象中去,结以“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词句再由情转到景。这遍地月光,不正是词人异乡孤旅、怀人而人不见的凄凉心境的物化表现吗?此词“触景生情,复缘情布景,节节转换” (清贺裳《皱水轩词 筌 》) ,把人物情事意象不断融入自然景物意象之中,以景含情,以景起情,以景结情,既使“景因情妍”,更使“情以景幽”。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清丽凄迷,浑然悠远。这种以自然景物意象融化人物情事意象的构建意境方法,乃是词史上隽妙美妍的婉约词构境所共同遵从的艺术规律。

综上,谢逸词的意象雅化手法,变“艳科”的情词为雅洁的文体,在婉约词流变过程中,可视为南宋“醇雅清正”的姜吴雅词之前导。从词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谢逸对意象的雅化,又与苏轼等豪放词人以诗为词的“尊体”做法殊途同归,构成合力,共同推动了宋词“向诗看齐”的雅化进程。谢逸词的意象虚化和意象融化手法,也为关乎词作成败的结句之法和意境营构,提供了成功的文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足资后世词人效法借鉴。因此说,谢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不应被忽略的词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