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陆游纪梦诗成因浅析
陆游词之缺失及原因探析
论陆游夔州诗对早期诗风…
论陆九渊诗中的“生民”…
律诗精炼 古诗纵横——…
读陆游《入蜀记》札记
试论陆九渊之推赏黄庭坚
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
最新热门    
 
论陆游笔下的北方及相关问题

时间:2009-8-8 16:42:57  来源:不详
现重大题材的传统,可惜他未能扎根于现实,未能写出更多感人肺腑的诗篇。他在律诗中搀杂了不少不切实际的大言和豪气,削弱了诗歌的内在底蕴。如“贼势已衰真大庆”[1](P694)、“老子犹堪绝大漠”[1](P1136)仍不免不实之辞。贺裳形象地形容陆诗“颇有祢衡踏地而来,嵇康扬锤不辍之态”[15](P451),像“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1](P1079)、“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1](P3818)之类的诗句,给人的感觉的确很像衰颓老汉硬要冒充英武少年,精神固然可嘉,但不免力不从心。陆游七律最受后人推崇的是对仗精工的技巧。如果就艺术感染力而言,陆诗远逊于杜诗。喜爱放翁的赵翼列举陆游许多写景、使事、抒怀的名句,而在论列杜甫之后“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却只字不提陆游,仅提及元好问一人[6](P117)。钱钟书更是说,陆游的爱国诗“舍临殁二十八字,无多佳什”[12](P132)。其原因之一就是好为大言使得陆游很多爱国诗篇缺少杜诗真诚深厚的感情,缺少杜诗千回百转、力透纸背的力量,更缺少杜诗诗史的品格。代价可谓大矣!
周必大在《跋陆务观送其子龙赴吉州司理诗》中称陆游“得李杜之文章”[16],看来有些过誉,倒是陆游临终前一年回顾自己创作生涯时所说,“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1](P4263),或许更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宇文懋昭.大金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16)[M].四库全书.
[6]赵翼.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陆游.陆游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
[8]洪适.盘洲文集(卷74)[M].四库全书本.
[9]陆游.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0]叶绍翁.四朝闻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7.
[11]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12]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3]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4]刘克庄.后村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贺裳.载酒园诗话[M].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6]周必大.平园续稿(卷11)[M].四库全书本.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