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以办公室为家”一族与…
“以办公室为家”一族的…
“吟咏情性”与“以意为…
“以意逆志”:从儒道佛…
两汉魏晋“以舞相属”现…
最新热门    
 
“以诗为词” “天地奇观”——苏轼词创作摭谈

时间:2009-8-8 16:43:12  来源:不详

苏轼文学创作的革新解放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在词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革新解放精神主要指在题材、构思、手法、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对旧的传统有所突破,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浪漫主义情调,则是指作品中想象丰富,感情奔放,气势磅礴,色彩瑰丽的艺术特色,指他把平淡而普通的事物写的新颖可喜,使之具有浓厚的趣味、美感,这样的创造能力。

前人说苏轼“以文为诗”,又“以诗为词”。苏轼正要打破词和诗的界限。

词从兴起以后,在民间创作和中唐文人创作中,题材都比较广泛,只是到了晚唐五代才被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内容,用来“侑觞佐舞”,就是在喝酒、跳舞的时候唱的。又因为它的格调“香而弱”,充满脂粉气,作风轻软柔媚,所以词又被视为“艳科”。从南唐的冯延巳、李煜到北宋前期的晏殊、欧阳修,已开始抒发个人感慨,柳永在表现自己的怀才不遇的同时,还描绘了都会风光、市井生活。不过,词总的仍然“以清切婉丽为宗”。虽说范仲淹、王安石写了一些悲凉慷慨之作,但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欧阳修领导了诗文革新,却还没有革新到词的领域。这是跟当时对词和诗的传统看法有关的。相当多的人坚持认为诗词有别,直到李清照还说“词别是一家”。这种观点,除了过分强调词的音乐性能之外,还继续把词当作“小道”,只供“娱宾遣兴”、“析醒解愠”。词在这样的限制下,自然不能像诗那样讲求“风人之旨”,注重“讽谕”,反映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样的限制,对于苏轼却是不存在的。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说:“近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风味,亦自是一家,”柳七就是柳永。苏轼要在柳永之外独树一帜。他不满意秦观词的“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以为是“学柳七作词”,同时又称赞柳永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以为“不减唐人高处”,把柳永《八声甘州》的这几句词与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等词相比。可见他反对的是“闺门媒亵主语”和软媚的词风。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提高了词的地位,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南宋时的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苏轼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来,而耆卿为舆台矣,”这段话的大意是说苏轼的词洗掉了脂粉的气习,摆脱了柔媚的格调,读后使人仿佛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胸襟博大,思想开阔。花间派的词人和柳永之流就都成了屈从于苏轼的奴仆了。这段话对苏轼的特点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作了十分准确的概括。南宋末年的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的确,凡诗文所写的内容,苏轼也把它们写到词里去,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使词成了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词在苏轼手里用来抒情、写景,也用来叙事、说理。苏轼给词带来了“天地奇观”。现在我们来看看苏轼词中有些什么样的不同以往的“天地奇观”。

    在中国诗史上,从西晋潘岳以来,只有悼亡诗,苏轼破天荒写了悼亡词。这种描写自己对妻子的感情的作品,自然要比那些以第三者身分描写男女悲欢的作品更为真挚动人。题为“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江城子》词,是苏轼知密州时在熙宁八年(1075)为悼念妻子王弗而作。虽然“生死”已相别“十年”,“孤坟”又相隔“千里”,但苏轼还是那样哀思深切,结想成梦,“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词的结尾设想亡妻在地下为怀念自己而不胜病苦,“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加强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怀念,显得更为意切情深。

    就在写这首悼亡词的同一年冬天,苏轼参加了一次打猎后,写下另一首《江城子》词。跟在《癸常山回小猎》诗中表现“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的愿望一样,苏轼在这首词中抒发了自己慷慨报国的爱国主义激情。词的上片描写打猎的盛况,“老夫卿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黄指黄犬;苍,指苍鹰。鹰犬是打猎时必须携带的。苏轼谈他四十岁了,算老了但也还有少年狂气,兴致勃勃地牵着黄犬,举着苍鹰去打猎。“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戴着锦蒙帽,穿着貂皮裘,率领着许多人马,在平缓的山冈上,奔驰前进。“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这里指三国时的孙权、他曾经骑马射虎。这几句是说传报全城都出动了,大家都来看密州知州苏轼打猎。这上片实际是写出猎,出猎而具有这么豪迈的精神,那么打猎的追奔驰逐的英勇就不言而喻了。所以词人省去打猎不写,立即转入抒情,在下片表现杀敌的理想。“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意思是上了点年纪,头发有些白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喝了酒后,豪情更足,胆气更状。“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汉文帝派遣冯唐去赦免了云中太守魏尚,苏轼借用这个故事,表示希望朝廷重用自己,为国出守边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宿名,旧说以为它主侵略,这里借指外族敌人。苏轼说自己将能够携武带器,到西北边疆去消灭入侵者。从词中,我们看到了词人怀着“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豪情和“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志的自我形象。这是苏轼第一首豪放风格显著的词,把传统的儿女情换作崭新的英雄气,为以辛弃疾作代表的南宋爱国词开了先路。

    当然,苏轼词的豪放,并不仅仅表现在激昂慷慨具有英雄主义精神这一方面。有时议论纵横,笔力矫健,也表现出豪放作风。苏轼赴任密州时,写了一首《沁园春》词寄给他的弟弟苏辙。词的下片说:“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这是回忆他们初到汴京时的情况,少年锐气,自负才学,真有不可一世之概,而回忆中又隐含着仕途坎坷的愤懑,似乎在相互倾吐满腹的块垒不平。这样的词读来回肠荡气,自然不同于传统的婉约格调。苏轼有不少抒发对亲人朋友的怀念的词,大致都是这种作风。如寄孙巨源的《永遇乐》词的“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寄朱寿昌的《满江红》词的“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寄参寥子的《八声甘州》词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等等。这类作品中最为著名的,是苏轼在密州一次中秋之夜写的怀念苏辙的《水调歌头》词。这时,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与苏辙分手,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五年了。政治失意,亲人远别,使苏轼内心十分苦闷,于是借问天、问月来排遣这苦闷。

词一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突然发问,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异常开阔的境界。“几时有”,意思是“从什么时候就有”,不是“到什么时候才有”。历来浪漫主义诗人,想象十分丰富,往往以探索的态度去向人生、自然、宇宙寻找疑问的答案,表现对于真理、理想的追求。最早屈原在《天问》中就有“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疑问,问天上的日月星辰是怎么样安排布置的。其后,李白在《把酒问月》诗中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人生的苦闷向宇宙去倾诉。苏轼这开头二句,就是直接由李白诗脱胎变化而来,从月亮引出许多浪漫主义的遐想,由人间寻求到天上,由当前追溯到以往又转向于未来。苏轼与李白有共通之处。唐人称李白是“谪仙”,宋人称苏轼是“坡仙”。仙人是飘逸的,豪纵的,脱离了世俗的羁绊,自由放任,无拘无束。这不主要表现在行为上,而主要表现在思想上。他们创作时,想象就很丰富、奇特,如天马行空,所以苏轼才有“明月几时有”的发问。下面再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两句紧接头两句,仍然是“把酒问青天”的“问”的内容。由于平仄格律的关系,“把酒问青天”一句插在中间,而同时表现了欲罢不能,寻根究底,一问再问的神态。“天上宫阙”,照应“明月”,因为看到月亮,会想起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月亮里面有广寒宫殿。唐·段成式《西阳杂俎·前集》卷二记载,唐代的道教天师翟乾祐曾经带着弟子数十人在江边欣赏月亮;有人问:月亮里面究竟有些什么东西?翟天师笑着说:可随着我指的方向看去。他的弟子中有两个人看见圆圆的月亮大得遮了半个天空,里面尽是“琼楼金阙”,用玉石和金子做的宫殿。—会儿,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琼楼金阙”,在引述同样故事的《大业拾遗记》里作“琼楼玉宇”,意思差不多,苏轼在下文就用了“琼楼玉宇”四字。还有《天宝遗事》记载唐明皇游月宫,见匾额上题名是“广寒四清虚之府”。这些都是说的天上月亮里有广寒宫,苏轼词的“今夕是何年”一句,照应开头的“明月几时有”。这是从唐传奇的描写变化来的。《周秦行纪》一篇传奇,托名牛僧孺所作,牛僧孺自叙考试落第,回到洛阳附近,夜晚明月当空,他迷失道路,忽然闻到香气,随着香气到了—所大院子,遇见了王昭君、杨贵妃等前代妇女。她们请他参加宴会,大家非常高兴,每人赋词一首。牛僧孺的诗是:“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天。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这是从已经死去归天的前代妇女说到人间使人感伤的事,不知现在是哪个朝代。苏轼反用其意,是自己在人间推想天上如今不知是什么年月。“明月几时有”,明月何时存在、何时出现的,这是就空间发问,“今夕是何年”,现在到了什么年月,这是就时间发问。这些发问,都表现了词人豪放的感情,自由的想象,开阔的胸襟,可以见出词人的浪漫气质。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笔下的月亮就表现厚重的感情,沉郁的风格。他说:“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时倚虚恍,双照泪痕干。”又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和苏轼不是这样,他们善于驰骋想象。李白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说:“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说:“暮云收尽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确乎豪放开阔。所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就想回去看看,把自己当作从天上来到人间的仙人。仙人可以腾云驾雾,所谓“御风”,因而下面说:“我欲乘风归去”,想回到天上去看看,去了没有呢?没有。因为不可能去。这就产生了犹豫,不想去了。为什么呢?是嫌天上太冷清、太寂寞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以琼、玉形容宫阙,见出月光的明洁、清澈。冰清玉洁,本来就给人以凉意,使人觉得冷清。因为越高,越靠近月亮,就越能看到月光皎洁,同时越高,越空旷,就越显得幽静、清冷。这就叫人受不了,“高处不胜寒。”李白在那首《把酒问月》诗中就说:“白兔捧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传说月宫中有玉兔,拿着木杵捣药,一年四季就这么捣着,嫦娥除了玉兔以外,就没有人与她做伴了,她很孤独。后来李商隐在他的《嫦娥》诗中也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传说嫦娥本是后羿的妻子,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不死之药,就不由自主地飞上了月宫,从此永远在空荡荡的天上过着冷清清的生活。所以李商隐说嫦娥对偷吃“灵药”应该感到后悔。嫦娥尚且如此,那么,从花花世界里上天的人,岂不更要感到冷清、寂寞吗?词人以为不必看那嫦娥仙女于万里长空舒袖起舞,自己现在就可以对着月光,对着自己的影子跳起舞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也是从李白《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