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略论中古民间信仰对观…
略论中国古代书院的社会…
略论“永嘉四灵”诗歌积…
略论明清时期思想理论对…
略论《三国演义》的语言…
略论李白《蜀道难》的演…
略论鲁迅译著《思想·山…
略论中国清末民初时期的…
略论中唐诗人刘禹锡之个…
略论先秦文学的教育功能
最新热门    
 
略论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

时间:2009-8-8 16:43:12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大历高僧多出于江左,其中长于诗文者颇多,与文人交往也极为密切。充分了解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对于研究大历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历诗歌 佛学造诣 文人交往

   大历是一个诗僧众多而且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时期。大历时期的诗僧多出于江左,诚如刘禹锡《澈上人文集序》所云:“世之言诗僧,多出江左。灵一导其源,护国袭之;清江扬其波,法振沿之。……独吴兴昼公,能备众体。昼公后,澈公承之。”①
   大历高僧长于诗文者颇多,堪称一时之风气,似乎这已成为他们显名的重要条件。如皎然《唐苏州开元寺律和尚坟铭并序》云:“(辩秀)门人道亮,道该、清会,亮以毗尼继其行,会以才学俦其贤,该以词华踪其美。”(《全唐文》卷九百十八)《法慎传》载:“以文字度人,故工于翰墨;以法皆佛法,故兼采儒流。”(《宋高僧传》卷十四)又如玄晏,因诗咏而得到刘长卿的赏识。《玄晏传》载:“闻律藏有一时外学之说,或赋诗一章,运思标拔,孤游境外。彭城刘长卿名重五言,大嗟赏之。由是风云草木,每有赋咏,辄为工文者之所吟讽也。”(《宋高僧传》卷二十九)道虔也是一位以文义得到当时文士赞赏的诗僧。任华《送道虔上人归会稽觐省便游天台山序》云:“上人缁侣之澄肇,词场之沈谢……镜湖秋水,当见色空;稽山片云,能引诗兴。”(《全唐文》卷三七六)李嘉祐和戴叔伦均有与道虔酬答之作。李嘉祐《题道虔上人竹房》云:“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6·1899)②(即《全唐诗》第6册,2168页,后不另注)。戴叔伦《送道虔上人游方》云:“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禅关”(9·3082),显然他也是一位颇受重视的诗僧。
   当时文士与高僧交往,也每每看重他们的文才。如韦应物《夜偶诗客操公作》:“多谢非玄度,聊将诗兴同”(6·1899),李嘉祐《送弘志上人归湖州》:“诗从宿世悟,法为本师传”(6·2150),李益《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9·3219),韩翃《题龙兴寺澹师房》:“双林彼上人,诗兴转相亲”(8·2738)等,都是对这些高僧文才的赞美。
   道标也是当时著名的诗僧。任华《送标和尚归南乐便赴上都序》云:“南岳有大比丘,其名曰道标。性聪惠颖悟,通于禅门,精于律仪,善于说法,该于儒术。是以禅师伯之,律师仰之,儒流服之。”(《全唐文》卷三七六)《宋高僧传》卷十五《道标传》载:“永泰初受具品于灵光寺顗律师。登以护戒严谨,为时所重。”道标是一位律僧,又兼修禅学。他又是与皎然、灵澈等齐名的著名诗僧。《宋高僧传》载:“标经行之外,尤练诗章,辞体古健,比之潘刘。当时吴兴有昼,会稽有灵澈,相与酬唱,递作笙簧。故人谚云:‘霅之昼,等清秀;越之澈,洞冰雪;杭之标,摩云霄。’”因此得到李益、陆羽等文士的推崇。当时与他交游的公卿文人极多,“故与之深者有相国李公吉甫、大司空严公绶、右仆射韩公皋、礼部侍郎吕公渭、滑亳节度使卢公群、襄阳节制孟公简、同州刺史李公敷、凤翔尹孙公璹、浙东廉访使贾公全、中书舍人白居易、随州刺史刘公长卿、户部侍郎丘公丹、外郎裴公枢、秘阁严维、小谏朱放、越廉问薛戎、夕拜卢元辅。”刘长卿与道标唱和较多,刘长卿作有《送道标上人归南岳》(5·1506)《重送道标上人》(5·1559)等诗,知道标曾居南岳。
   少微与当时文人交往密切,许多著名诗人都曾与他唱和。独孤及《送少微上人之天台国清寺序》云:“岁次乙卯,自京持钵而来,给事中天水赵公涓赋诗抒别,卿大夫以下属而和者二十七章。既而飞锡济,休于晋陵,又东至于故苏将涉震泽,踰会稽,上天台,至国清寺上方而止。”又云:“上人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全唐文》卷三八八)少微亦长于诗文,此次由京城南下游方,得许多文人做诗送别,其规模之大,堪称一时盛事。今存者有钱起《送少微师西行》(7·2633)、卢纶《送少微上人游蜀》(9·3180)、严维《送少微上人东南游》(8·2923)戴叔伦《送少微上人入蜀》(9·3082)、刘长卿《赠微上人》(5·1560)《送少微上人游天台》(5·1482)、皇甫曾《送少微上人东南游》(6·2183)等。皎然《酬别襄阳诗僧少微》(23·9217),以诗僧之名称之,可知当时已有诗僧之称谓。诗云:“文字赍秦本,诗骚学楚人。”称道了少微的文才。
   刘禹锡文中提及的清江、护国、法振三人均有作品传世。护国、法振的作品世俗气较重,而缺少诗僧本色。皇甫冉《寄振上人无碍寺所居》(8·2816)、李益《晚春卧病喜振上人见访》(9·3215)《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3219)均为与法振酬答之作。法振、护国的作品很少有佛教的气息,几乎看不出是出于诗僧之手。相比之下,清江的诗则更符合一位诗僧的本色。清江为律僧,幼入空门,从昙一讽诵经法。大历初,往灵隐山天竺寺求法,为守直门下弟子,与皎然、清源、道进等为同门(《宋高僧传·守直传》)。后复还听昙一讲四分律。大历六年昙一示寂后,清江再游关东,大历八年遇慧忠国师于汝濆,得密传心要,十一年前归越中。建中年间,清江复游京都,至建中末归。晚年移居襄州辨觉寺,卒于元和初。(《宋高僧传》卷十五《清江传》)《因话录》卷四载:“贞元、元和以来,越州有清江、清昼,婺州有干俊、干辅,时谓之会稽二清,东阳二干。”清江在大历初即以诗名显,加之他曾游历南北各地,他所结识的文士也较多。清江有《早发陕州途中赠严秘书》(23·9144)、《宿严维宅简章八元》(23·1945)、《喜严侍御御蜀还赠严秘书》(23·9147),可知清江与严维的交往较深。严维于建中年间任秘书,知清江建中年间又曾北游京都。耿湋有《与清江上人及诸公宿李八昆季宅》(8·2984),当作于清江北游时。昙一示寂后,清江再次北游,大历八年遇南阳慧忠国师,遂成为慧忠国师法嗣。清江为南宗禅师,对南宗禅在文人中的流传必定有影响。清江的诗如《长安卧病》:“身世足堪悲,空房卧病时。卷帘花雨滴,扫石竹阴移。已觉生如梦,堪嗟寿不知。未能通法性,讵可免支离。”(23·9146)《月夜有怀黄端公兼简朱孙二判官》:“月照疏林惊鹊飞,羁人此夜共无依。青门旅寓身空老,白首头陀力渐微。屡向曲池陪逸少,几回戎幕接玄晖。四科弟子称文学,五马诸侯是绣衣。江雁往来曾不定,野云摇曳本无机。修行未尽身将尽,欲向东山掩旧扉。”(23·9147)很符合一位诗僧的身份。
   灵一是大历诗僧中比较著名的一位。灵一生活的时代较早,大约在天宝末至宝应初。《宋高僧传》卷十五《灵一传》载:“学习无倦,律仪是修,示见谈笑,欲明解脱,示人文艺,以诱世智。初不计身中有我,我中有身,德全道成,缘断形谢。以宝应元年冬十月十六日,寂灭于杭州龙兴寺,春秋三十五,凡满十五安居,临终顾谓弟子行茶毘法树小浮图焉。时左卫兵参军李纾、嘉兴县令李汤、左金吾卫兵曹参军独孤及。相与悼梁木之既坏。虑陵谷之当迁。”在当时颇有影响。灵一为法慎弟子,据《宋高僧传》卷十五《义宣传》云:“初扬州法慎传于旧章,淮甸之间推为硕匠。天宝初,宣敛衽抠衣……与会稽昙一、闽州怀一、庆云灵一同门为朋也。晋陵既有三宣(慧宣、德宣、义宣),慎门复出三一焉,江表资为美谈。”法慎也兼修禅宗和天台宗,认为:“天台止观,包一切经义;东山法门,是一切佛乘。色空两亡,定慧双照,不可得而称也。”(《宋高僧传》卷十五《法慎传》)灵一是法慎高足,也可能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灵一工于诗赋,也与其师类似。据独孤及《唐故扬州庆云寺律师一公塔并序铭》云:“每禅诵之隙,辄赋诗歌事,思入无间,兴含飞动,潘阮之遗韵,江谢之阙文,公能缀之。”(《全唐文》卷三九○)高仲武则认为:“自齐梁以来,道人工文者多矣,罕有入其流者。一公乃能刻意精妙,与士大夫更唱迭和,不其伟欤?”③与灵一交往的文士极多,《灵一传》载:“与天台道士潘志清、襄阳朱放、南阳张继、安定皇甫曾、范阳张南史、吴郡陆迅、东海徐嶷、景陵陆鸿渐为尘外之友。”独孤及《塔铭》还载有李华、曹评、韩极、刘颖、李纾、李汤、皇甫冉、房从心等。

灵一有不少与文士唱和的作品,如《酬皇甫冉将赴无锡于云门寺赠别》(23·9124)《酬皇甫冉西陵见寄》(23·9123)《赠别皇甫曾》(23·9128)《酬陈明府舟中见赠》(23·9127)《送陈允初卜居麻园》(《23·9128》)《送朱放》(23·9128)等。当时文士与灵一唱和的有李嘉祐《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皇甫冉《小江怀灵一上人》(8·2815)、严维《哭灵一上人》(8·2921)、顾况《鄱阳大云寺一公房》(8·2951)、刘长卿《云门寺访灵一上人》(5·1515)值得一提的是,灵一所居的宜丰寺原无井泉,灵一居止后方有泉涌出,灵一遂作《宜丰新泉》云:“泉源新涌出,洞澈映纤云。稍落芙蓉沼,初淹苔藓文。素将空意合,净与众流分。每到清宵月,泠泠梦里闻。”(23·9124)当时和者甚众。今仅存刘长卿、严维二首。刘长卿《和灵一上人新泉》云:“动静皆无意,唯应达者知”(5·1495),严维《一公新泉》:“唯当清夜月,观此启禅门”(8·2916),借清泉来体悟禅理。
   灵一的作品涉及佛教的内容并不多,也偶尔可以看出他诗僧的身份。如《自大林与韩明府归郭中精舍》云:“禅门有通隐,喧寂共忘机”(23·9129),似乎有南宗禅应机接物皆是道的精神。有的作品能够体现出他修禅的独特体验,如《栖霞山夜坐》:“山头戒坛路,幽映雪岩侧。四面青石床,一峰苔藓色。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何独乘夜来,殊非昼所得。”(23·9123)描绘深寂幽冷的景色,“松风静复起,月影开还黑”,若有若无之间,流露出禅意。《宿天柱观》:“石室初投宿,仙翁喜暂容。花源隔水见,洞府过山逢。泉涌阶前地,云生户外峰。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23·9123)《题东兰若》:“上人禅室路裴回,万木清阴向日开。寒竹影侵行径石,秋风声入诵经台。闲云不系从舒卷,狎鸟无机任往来。更惜片阳谈妙理,归时莫待暝钟催。”(23·9127)都是以禅理融入山水中,与当时作家的同类作品并无很大的差别。
   灵澈在大历诗僧中年辈较晚,卒于元和十一年,主要活跃于大历后期至贞元、元和中,其影响之大,还在灵一之上。灵澈生平见刘禹锡《澈上人文集序》,灵澈为神邕弟子,据《宋高僧传》卷十七《神邕传》载:“(神邕)上首弟子智昂、灵澈、进明、慧照等,咸露锋颖,禅律互传。”可知灵澈也曾修天台止观之学。灵澈是一位律僧,曾著《律宗引源》二十一卷。吕温《张荆州画赞并序》云:“曹溪沙门灵澈,岁脱离世务,而犹好正直。”(《全唐文》卷六二九)灵澈乃神邕弟子,这里却称他曹溪沙门,或者他又曾受学于某位南宗禅师。灵澈曾作《题曹溪能大师奖山居》,今存二句,云:“禅门至六祖,衣钵无人得。”(23·9134)灵澈也以慧能为禅宗六祖,看来他是倾向于南宗的。不过下一句“衣钵无人得”却不好理解,当时南宗已极为兴盛,弟子众多,不知他此句是何意。
   《澈上人文集序》载其“从越客严维学为诗,遂藉藉有闻”,诗僧向文士学诗,也算当时文坛一个有趣的现象。灵澈得皎然见重,荐之于包佶,《灵澈传》载:“澈游吴兴与杼山昼师一见为林下之游,互相击节。昼与书上包佶中丞,盛标拣其警句最所重者,‘《归湘南作》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暂向人间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去,唯有湖水无行路”句。此僧诸作皆妙,独此一篇使老僧见欲弃笔砚。伏冀中丞高鉴深量,其进诸乎?其舍诸乎?方今天下有故,大贤勤王,辄以非急干请视听,亦昭愚老僧不达时也。然澈公秉心立节,不可多得。其道行空慧,无惭安远。复着《律宗引源》二十一卷,为缁流所归。至于玄言道理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